圆明园是著名清代御苑,1709年,清康熙皇帝开始修整此园,后又赐与皇四子胤(雍正),并取名为圆明园。1725年,雍正扩建此园,增建殿堂楼阁,作为听政之所。乾隆即位,六次巡游江南,将路途所见名园胜景绘制成图,仿置园中。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增修,益发辉煌,使整个园区面积占五千二百亩,建筑面积十六万平方米。圆明园造景的意境,多取自神话中的幻境,有的仿自历代著名山水画中的深山幽谷,还有的模仿江南绮丽多姿的名园胜景1,兼取国外古典宫廷建筑的特点,成为当代罕见的园林建筑群。圆明园南起大宫门,北至九洲清宴殿,八人大宫门有东西朝房,东为宗人府、内阁、礼部、吏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院、国子监、銮仪卫、东四旗各值房。西为户部、刑部、工部、钦天监、内务府、光禄寺、通政司、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御书处、上驷院、武备院、西四旗各值房。进入贤良门,便是咸丰皇帝举办皇会比武的主殿正大光明殿,殿上悬有雍正手书“正大光明”四字匾额。有七间殿堂,前有宽大的月台,东西配殿各五间。乾隆皇帝曾赞道:“不雕不绘,自得松轩茅舍意。屋后峭石壁立,玉笋嶙峋,前庭虚敞。四望墙外,林木阴湛,花明霏红叠紫,层映无际。”此处是皇帝生日受贺、新正曲宴亲藩、小宴廷臣、观庆龙舞、大考翰詹、散馆乡试及复试之地。正大光明殿以东是勤政亲贤殿,殿东有芳碧丛,由青竹茂密而得名,是皇帝批览奏章,召对群臣之地。位于前湖北岸的九洲清宴殿与正大光明殿隔湖相望。九洲清宴殿是皇帝的寝宫,雍正皇帝当年就是在此殿内被吕四娘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