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武侠历史武侠神宗朝秘录
1055100000012

第二章 花间十二式

武当剑法虽是纵横天下,扬名宇内,

但若是没有深厚的内力,便也如花拳绣腿,只能流于表面。

故此,掌门高师正毫无保留地将武当派内功心法悉数传授: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

口诀十二段,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王安石也果然是勤行无间,不但无疾于身,且进步神速,两年之后,竟已有了武学大师的风范。

同样的努力,结果就完全取决于天赋的高低。

有着天纵英姿,无论是剑法,还是内力,对王安石而言,进步都可谓一日千里。

对于传承者而言,更可贵的是可以青出于蓝。

这七十二路武当剑王安石虽也觉得精妙绝伦,可总觉得对敌之时略显繁冗,尤其是对于强敌。若是能在风驰电掣之间力压对手,便是有最大的胜算。自古兵贵神速,对敌也是速战速决为好。饱读诗书的,精通兵法的他便每晚半夜偷偷跑去后山桃花林练剑,以花叶为敌,终于将七十二路浓缩成了十二式更为洒脱也更为强劲洗练的剑法,由于是在花叶间练习的缘故,又加之对于晚唐花间派词人的倾慕,便将这套剑法命名为“花间十二式”。

第一式:风卷残云;第二式,敲山震虎......越是前招,越偏向于进攻而忽略防守;而越是往后便越是倾向于防守。到了最后一招万籁俱寂,便是将自己舞出作一鼎铜钟,无懈可击,完全将内力用作防守。

在内功心法上,文才卓著的王安石便将花间派词作中的婉约绵柔之气糅合其中,使得内力在使用之时如内力汩汩清泉一般,更具灵性,配合上花间十二式,俊逸凌厉。出于对武当派的尊重,王安石私自修创剑法并未支会高师正。

乾卦九二,见龙在田。

一条飘洒出尘的真龙,正潜伏于武当山谷内。

“禀告掌门,峨眉派风陵师太求见。”

这是高师正和峨眉派第二代掌门风陵师太的五年之约。

五年前,峨眉山,高师正前去拜会刚刚继任师太的萧风陵。

巧的是,那年自己也刚刚接管武当派 。

同在的少林、崆峒、昆仑各个首领便想一睹二人的武学风采。

便提议二人施展各派绝技,比试一番。

高掌门的武当剑自是不在话下,风陵师太的白猿剑法也深得真传。

据说是先秦时期的武师司徒玄空所创。

那一次比试,高师正险胜风陵师太。

二人约定五年之后于武当再决一胜负,其余各派皆随声附和。

所以,这次来的还有各派的掌门。

所不同的是,风陵师太这次是携峨眉派的“万法为一,一法破万”而来。

这五年,风陵师太卯足了劲,五年之前尚未到火候,不敢轻易使用,

这才是峨眉派的看家本领。

她立志振兴峨眉,使峨眉成为中原第一大派。

先要击败高师正!

“万法为一,一法破万”是峨眉派至刚至猛的绝技。

是武林对此的评价。

为准备应对这招霸气无双的峨眉绝技。

高师正不得不重新练习武当早已禁用了的招式“风吹荷花”,

这听起来如一幅美景的招式,

当年却因过于残忍凌厉而被当时的掌门禁用。

但面对对手的“身旋若钟,翻江裂山”的攻势,

也不得不破例以此应对。

风吹荷花的威力也有几个字形容:

“风起荷动,摧心断命。”

此时的风陵师太,挥舞拂尘已成一鼎巨罄。

武当剑一挥,万朵金荷田田地朝着巨钟而走。

是金荷破巨钟,

还是巨钟落金荷?

突然间一口鲜血,自高师正口中喷出,洒在飘落于身边的万朵菡萏之上......

这一战,武林震动,峨眉派便也后来居上,为了收纳前来投靠的门徒,风陵师太更是以绝技化身巨钟撞裂了半座峨眉,取出了藏之百年的珍宝。

而高师正,于三个月后重伤不治而亡。

临终前,将武当派的神兵之一:精钢剑传于王安石。

七尺长剑!

料理完师傅后事的王安石,下了武当,与父母重聚之后,

接下来便是要去京师应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