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宫斗权谋完美皇后
112900000031

二十五,修法

夜风静静的吹着,太后的寝宫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陛下,您快起来,您这是在折微臣的寿。”韩德让跪倒在地上,扶住了皇帝。

隆绪缓缓站了起来,“先帝曾有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今日之礼,儿臣甘愿。”

“相父金安。”隆裕欲行礼,韩德让赶忙扶住了他,“吴王殿下臣担当不起。“

隆庆破门而出,宫女们吓了一跳,疾步跟了上去“本宫绝不会向你行礼的,永远不会。“他的声音远远传来。

萧绰丢个眼色,雪儿带着人出去了,半个时辰后,将隆庆带回了太后寝宫。

“请太后不要为微臣…..“

“庆儿,过来。“萧绰大喊一声,把韩德让的声音压了下去。

看着一脸冷峻的母亲,隆庆不由有些害怕,“母后….“隆庆怯声声的喊道。

“庆儿,把刚才说的话再说一遍。“萧绰突然变得温和,隆庆错愕的看着母亲,”儿臣绝不会向他行礼,永远不会。“隆庆沉默片刻终是说了出来。

在场的所有人都看着太后,萧绰却自顾自的坐到案桌前用起了膳食,和颜悦色。

“庆儿,记得你说的话,母后要看看,在母后的有生之年皇儿你是否会食言。“萧绰边说着边将美食送进嘴里,”去吧,去休息吧,韩卿留下,朕有话说。“

隆绪和吴王看了看两人,退了下去。隆庆也面无表情的退了出去。

雪儿也带着宫娥内侍们退了出去,偌大的宫殿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太后陛下…..“

“先坐下填抱肚子,朕料定你没吃饭就来了。“萧绰笑颜如花,看上去心情大好。

“韩卿,宋国的10万大军都没能让你后退一步,今却吓破胆了?“萧绰见他良久不语,也不动餐具,干脆把盘子亲自送到他面前,继续说道。

“太后的这步棋可比赵光义的十万大军厉害多了,可杀人于无形,臣佩服之至,只是太后陛下不觉得有些过分吗?您在践踏一国之君的尊严。“韩德让深吸两口气,缓缓说道。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萧绰大笑起来,”就凭让哥刚才的话,小妹可以放一百个心了。“萧绰的眼神霎时间变得从容。

“还记得了这个吗?“萧绰从衣服里拿出一个信封。

“这是….“韩德让全身一震,”是…..“

“没错,当时我真的蒙了。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真的好怨你。“

“可是当时没有别的办法,你应该也很清楚。“

“那今天呢?此刻呢?我们将可以再续前缘,小妹要和让哥一起实现我们的理想,创造大契丹的盛世,培养一代圣君。“

“我当然愿意,但是…..“

“小妹的心里眼里,让哥从不欺人,更不自欺,你敢说文殊奴在你的心中只是大契丹的君主吗?“萧绰走到韩德让面前直视着他,温和的眼神化作万根丝线,温柔却紧紧的缠住他的心。

“太后…..“

“作为母亲,我真心的感谢你,感谢你真心的疼爱他们,谢谢你以一个父亲的心情和期许去疼爱培养他们,真的谢谢你,让哥。所以我以母亲的身份请求你,永远不要改变,为了大契丹的未来,也为了我们的孩子们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

“放心吧,我会永远站在你的身后,实现我们的梦,照顾我们的孩子们实现我在先帝驾前的誓言,放心吧。”顺势抱住了红粉佳人,萧绰乖巧的往他怀中倒去,“今愿重谐旧盟,幼主当国亦君子也。”

烛灭,风停,万籁俱寂。

次日清晨,早朝过后,南枢密院忙碌依然,处理完公文,整理好要上奏的内容,他像往常一样踏进御书房。

“陛下金安。”韩德让躬身行礼。

“先生免礼。”皇帝的语气依然谦恭尊敬,笑意盈盈。

“谢陛下。”

很快朗朗书声飘扬而出。

韩德让走后,隆绪独自望着窗外,眼神中透出一丝困惑,昨夜发生的事很突然,但是他却并不抵触,初通人事的他只是觉得奇怪,明明母亲的要求很过分,但他如此自然的接受了,似乎这样的称呼和礼节是他所希望的,所乐意的。

“陛下您还好吗?“紫萱温柔的声音飘进了耳朵。

“很好,只是…..“

“陛下,奴婢没有读过书,不识字,可是奴婢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真心实意,不管什么人都是如此。“

“紫萱姐姐…..”隆绪回头,仔细端详着这位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宫娥总管,突然觉得她真的很美,面容白皙,双眸灵动,体态婀娜。

时间过得很快,又是初春了,温暖的阳光融化了北国的冰雪,万物复苏,春意盎然。

韩德让一身官服从南枢密院府衙出来,手里拿着一叠公文,向太后寝宫走去,半道上见隆庆正拿着一把木剑乱挥,十岁的孩子,面庞稚气难脱,眼神却非常稳重,如同成人一般。

“殿下金安。”

“你要去哪里?现在你不应该在兄皇的御书房或者南院吗?不要告诉本宫,你是来管本宫的!”隆庆也不叫他起来,就直接问道。

“殿下臣要去…..”韩德让说到一半突然停住了,“对不起,殿下臣走错了路,臣还有公务在身,臣可以告退了吗?”

隆庆一身浅黄色锦袍,看了韩德让许久,“去吧。”

“臣告退。”

韩德让起身转头向宫外走去。

夜深了,风渐起,书房的灯依然亮着,韩德让双眉紧皱,反反复复看着那叠公文,脑子里转过无数的念头。

“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我还是先询问一下他们的意见,再向太后奏疏吧,否则强推下去,于事无补。“打定主意,心中畅快很多。

第二天午后,韩德让单骑,叩响了室昉的府门,新皇登基时,他曾上书告老还乡,遭到太后驳回,并颁布恩旨,为其重修府邸,因此现在的北府宰相家比上回韩德让拜见时大了很多。

室昉见是韩德让来,赶忙亲自出迎,宾主相见甚欢。

“宰相大人,下官今日冒昧到访,有事想请教大人。”坐定后,韩德让谦虚的说。

“什么事情?老夫也许帮得上忙。”室昉微笑的说,期待的看着他。

“启禀大人,下官近日连续收到各地上报汉族百姓对案例判决不满的报告。”

“老夫明白了,你是想启奏修改现行规章吧?”

“是的,大人。现在的规定说,契丹人杀汉人只需赔偿马匹等物,而汉人杀死契丹人则必须要偿命。此项律条已经激起民怨,长此以往只怕…..”

“这是你南院枢密使的职责,老夫会附议,请放心。“室昉温和的说。

“谢大人,下官告退“

隔日,韩德让造访了耶律斜轸的官邸。

“韩兄,这本是你南院的职责,直接上奏就是了,何必来问我呢,我只是战场的猛将,不懂这些条文。“耶律斜轸有些不耐烦,他毕竟是纯行伍出身,想不到如次深层的事。

“将军请稍安勿躁,“韩德让耐心劝道,”大契丹不只有契丹人,请您为更多的百姓想想,毕竟汉人也是大契丹的子民,法律全面的推行需要您的支持和理解。“

“这个…..”

“将军请您为契丹更长远的未来想想吧,拜托了。“

“让我考虑下吧。“

之后的一段时间,韩德让一直没有得到耶律斜轸的准确答复,奈于形势严峻,他于三月初向太后奏本,萧绰立即准奏并晓谕全国各级官吏,此项修正获得了以韩氏为首等四大汉姓家族的全力支持,其中也包括汉族大姓耿家。

数日后,太后寝宫,傍晚时分,萧绰一袭红衣,上绣火红的凤凰,娇艳非常,韩德让坐在身边,手里端着空着酒杯,萧绰拿起瓷壶往里面倒酒,“今天可要喝上两杯,高兴高兴。“萧绰笑道。

“只是…..“

萧绰出其不意拿过韩德让手里的酒杯,往他嘴里倒去,韩德让见如此,顺势张开了嘴,由着她喂酒。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不用想都知道,他们不会乖乖听话的,不过既然圣旨已经全部发下去了,不做到就是抗旨不遵,小妹要看看,在下个月谁会是那个倒霉蛋被抓出来。”

“呵呵,太后陛下英明,为兄多虑了。”

“让哥,这杯酒算是替他默哀吧。”

“好。”韩德让大笑道。

杯觥交错,欢声笑语,好不畅快。

那些接到圣旨的官吏们可就一副苦瓜脸了,气愤不已,殊不知太后和皇帝陛下此次是动了真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