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注编在上元二年冬成都作。是时高适刺蜀,以摄尹事至成都也。考《旧书·高适传》:崔光远不能摄军,天子罢之,以适代为成都尹、西川节度。然此诗不曰高尹,而仍谓高使君。且是年十一月,光远卒,十二月旋以严武为成都尹,则适实未尝代光远也。及严武于宝应元年召归后,却不闻成都别除尹。史云:代宗即位,吐蕃陷松、维、保诸州,节度使高适不能救,以严武代还。必宝应元年七月至广德元年十二月,乃适尹成都也。但此时,公无一诗与高,盖适为尹时,公同在东川,及严武再镇蜀,方归草堂也。王抡终于彭州刺史,后有《哭王彭州抡》诗。
鹤注编在上元二年冬成都作。是时高适刺蜀,以摄尹事至成都也。考《旧书·高适传》:崔光远不能摄军,天子罢之,以适代为成都尹、西川节度。然此诗不曰高尹,而仍谓高使君。且是年十一月,光远卒,十二月旋以严武为成都尹,则适实未尝代光远也。及严武于宝应元年召归后,却不闻成都别除尹。史云:代宗即位,吐蕃陷松、维、保诸州,节度使高适不能救,以严武代还。必宝应元年七月至广德元年十二月,乃适尹成都也。但此时,公无一诗与高,盖适为尹时,公同在东川,及严武再镇蜀,方归草堂也。王抡终于彭州刺史,后有《哭王彭州抡》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