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推理侦探推理法医林非之双面
1207600000010

第八章 心理咨询师

清晨的阳光从窗外射进来,照得办公桌上的金属物件闪闪发光,照得办公桌前的女人漂亮、鲜活、热烈、明媚。兰卓,范子轩的心理咨询师,仪态和衣着都一丝不苟,稳稳站着,目光中全是高高在上的打量和审视,正朝林非伸出右手。

恍惚间,林非觉得自己是坐在审讯室里的犯罪嫌疑人,她强忍住转身离开的冲动,快走两步,握上兰卓的手掌,“你好,兰小姐,我是法医检验中心的林非。”

“你好,叫我兰卓就好了,请坐吧。”兰卓客气地指指办公桌前的皮质靠椅,又问林非,“你喝水吗?”

“不用了,谢谢。”林非简单回答,坐了下来。

“喝点吧,我们还要聊挺长时间呢。”将一小支未开封的矿泉水放到她面前,微笑着,兰卓继续用咄咄逼人的目光注视林非,“今天下午两点,你和方警官要去见范子轩,你准备好了吗?”

左手手腕突然又开始隐隐作痛,林非没有直接回答兰卓的问题。昨晚,方亚静告诉她,局里原本打算委派两名刑警去监狱,正是这位兰卓小姐坚持己见,说服了徐亮,一定要林非去见见范子轩。“没有,所以特地来向你请教。”林非沉着地反问,“为什么你一定要让我去见范子轩?”

“不是我一定要你去见他,而是,你非常适合去见他。”兰卓视线的焦点落到林非的左手上。

那只手正稳稳放在办公桌的边缘,带着黑色露指的绷带手套。林非不动声色地用左手捋捋耳边的碎发,又将手放到膝盖上,躲开兰卓的注视。

“听说前不久你的手骨折了,好些了吗?”兰卓故作关切地问。

“好多了。”林非垂下头,盯着膝盖上的左手。

兰卓收回视线,再开口解释,语调里却又带上八卦的调侃:“是徐亮向我特意推荐的你。他说,你接受过十几年医学专业训练,在法医检验中心是业务骨干,专业能干,有勇有谋,还亲手抓住了两起杀人案的凶手。”

“徐队不可能推荐我。”林非毫不客气地揭穿兰卓的谎言,“徐队一直告诫我要严守本分,好好做个法医,不要插手侦查员的工作。”

“可你并不甘心只做法医的工作。”兰卓笑了,“两次!明明已经知道凶手是谁,你都没有告诉警察,而要亲手抓住他们。而且,是在第一次为了抓肖蓉蓉你已经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第二次,面对罗科,你还是做了同样的决定。林非,你想证明自己的能力。”

“我并不是为了证明……”

林非脱口而出的辩白被兰卓打断。“是不是,你自己心里清楚。这一次,有机会全程参与案件侦破的整个过程,你应该感到高兴啊。我很期待你见到范子轩以后的精彩表现。”她拿起右手边的矿泉水喝了一口,又说,“不瞒你说,你们在医院楼顶的录音,我反反复复听过好几十遍。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上来说,我非常佩服你。你的伪装。双重人格。装成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一装就十几年。”

“程昊是医生,又和你那么亲密,也被你骗得死死的。我很想请教你,你为什么能装的那么好,那么逼真?”

应该和方亚静一起来见她,林非暗自后悔。她垂下眼,依然感觉到兰卓的尖锐目光里包含着毫不掩饰的敌意。然而,更让林非不安的是,兰卓的脸让她有一种微妙的感觉,隐约间似曾相识,却又想不起时间和地点。过去,那些不能过去的过去,总在纠缠现在的生活,让人厌倦。林非讨厌这种感觉。以前犯下的错,林非愿意承担后果,也愿意接受惩罚。如今在其他人眼里,现在的她只不过是个法医,孤僻,半自闭,毫不起眼。

可是兰卓显然还是对她感到不满。

为什么?

那些自以为是的敌意从何而来?

为了谁?

默默将各种可能性排除一遍,林非掏出手机,放到膝盖上,给方亚静发了条短信:“兰卓认识徐默?”

方亚静很快回复:“认识。怎么了?你在哪?”

“专案组办公室。”

“我马上过来!”

兰卓朝林非放在桌下的手看了一眼。“你给谁发短信?”

林非依旧垂着眼,低声说:“方警官。告诉她我已经到了,请她过来。”

“林非,我希望你能回答我的问题,把你的经验告诉我。”兰卓仍然不依不饶,将话题又饶了回来。

林非盯着兰卓看了几秒,咬咬牙,用平稳的语气说:“很抱歉,我没有什么经验。”

“你不肯说,我也没办法。我还有个问题,想向你请教。在徐默,你现在的男朋友面前,你还会伪装成两个人吗?”

林非正等着兰卓自己承认和徐默的相识。左手拢拢耳边的碎发,她接着兰卓的话头,轻描淡写地说:“你可以亲自问问他。毕竟,你认识他,比我时间更长。”

兰卓甜甜地笑了,顺着林非的话说:“我会的。毕竟,身为他的好朋友,我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也像那个可怜的程昊一样,被你玩弄了那么多年,又被骗了几十万,最后人财两空。”

犀利的嘲讽像一记重拳猛然击中林非的腹部,让她头晕目眩。林非的隐忍被撕成碎片,她正要反驳,方亚静的及时到来打断两人的明枪暗箭。作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显然兰卓的情绪转换比林非要熟练的多。兰卓同方亚静礼貌的寒暄,仿佛刚刚和林非的对峙根本没有发生过。方亚静微笑着回应,又关切地看看林非。林非也淡淡地弯弯嘴角,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悦。

也为落座的方亚静送上一支矿泉水后,兰卓无奈地叹了口气,回归正题:“说实在的,从范子轩不给我回信开始,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他会拒绝见我。这些年,通过断断续续的写信交流,我对他还是有些了解的。但有一点,我希望你们能体谅,有些涉及到范子轩个人隐私的细节,我不方便透露给你们。”

方亚静点点头表示理解,客气地说:“我听说这几年范子轩一直不愿意和家里人见面,目前你应该是最了解他现状,特别是心理现状的人了。你赶紧教教我们,应该怎么说,怎么做,才能让范子轩肯说话,说实话。”

喝了一口水,兰卓缓缓开口:“我认为范子轩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他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而且具有很强的心理防御能力。”

孩子。

听到这两个字,林非忽然握紧了左手的拳头。

“心理防御能力?”方亚静掏出记事本和笔,“怎么说?”

“当年的档案材料你们应该已经看过了吧。”得到两人肯定回应后,兰卓继续说,“第一次面对警察,范子轩就表现得非常镇定,警方拿出法医检测的结果之后,他立刻对案情细节全部直认不讳。由于他在口供里,明确提到看到‘另一个自己’,因此对他进行了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但当时,他对精神鉴定非常不配合,很多时候都是胡乱作答、前后矛盾。”

“他想伪装成精神病?”

“不是。”兰卓摇摇头,“他对心理测试非常排斥,就是不配合。而且,不管是面谈的时候,还是在他给我写的信里,他几乎不会主动谈到自己的感受,如果我问他,他也会刻意回避。”

“他给你写信说什么?”方亚静问。

“很多都是读书笔记,还有一些他从狱友那听到的小故事。他文笔不错,故事写得很吸引人,但总是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置身事外的感觉。从他的信和那些故事里,体会不到他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喜欢看书?”

“嗯,很喜欢。他在学校的时候,平时除了运动,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是一个人呆着看书。他说自己有时候逃课去树林里,也是为了看书的时候不被人打扰。”

“他喜欢看什么书?”

“各式各样都有,哲学、历史、自然生物,还有小说,他都很喜欢。”

“他喜欢看什么小说呢?”

“什么都看,好像没有特殊偏好。”

“他最近还看书吗?”

“看,监狱有图书室,他现在是管理员。”

“你这有范子轩阅读的书单吗?”林非忽然开口。

林非的问题出乎兰卓的意料,她怔了一下,摇摇头。

“亚静,”林非扭头对方亚静说,“麻烦你联系一下监狱,我想在和会面之前,先了解一下这五年来范子轩看过的书。”

方亚静先看了兰卓一眼,才点点头答应,“好,我等会就找他们要。”等了等,方亚静见林非又垂下头不再说话,只能继续问兰卓,“既然鉴定认为范子轩没有精神问题,为什么又有‘出现短期人格障碍’的结论?”

兰卓也瞟了林非一眼,喝口水才回答:“因为他的证词。”

有些人在作案前,会把作案方法、路线、消耗时间等都设计周全,把所有可能会遇到的意外情况都想好应对方案。把一切都计划好,才会动手。这种有组织力罪犯都具有很强的反侦破能力,十分危险也十分可怕。还有些人,没有明确的犯罪对象,没有精心策划的计划,事后没有清理犯罪现场,就连凶器都是临时找的,用完就随意丢弃。这种人属于无组织力罪犯。当年,范子轩犯案是典型的激情杀人,行凶手段和杀人后的表现都符合他的心理年龄,也符合无组织力罪犯的特点。因此,兰卓基于精神鉴定和心理问卷结果,认为范子轩口供里出现“另一个自己”是由于杀人行为引发的异常情绪波动,未成年人对情绪和自我心理的控制力不足,同时在精神药物的影响下产生的幻觉。

“所以,‘短期人格障碍’这个结论,只是你的推论,你并没有完全的把握?”林非又幽幽地开口。

“是基于专业的推论,而且不只是我一个人这么认为。”兰卓谨慎地承认。

方亚静拍拍林非手臂,像是要安抚她:“当时范子轩已经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精神鉴定的结论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人格障碍这个推论有没有,都不存在用来减刑和脱罪的可能性。而且,这个推论对警方证据链的完整性是有帮助的。”

“对,当时有帮助,现在……”林非慢慢摇头,“可就未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