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事历史传奇后唐风云
1261700000032

第三十一章 不得不反

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只靠董事长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不行的,得需要一个人才团队去完成,而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领导者不仅要发现和识别人才,更重要的是留住人才。企业留住人才的手段通常是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其实,有些道理在古今都是相通的。尽管李克用本人武艺高强、文韬武略,但要想在诸侯之间的攻杀中成就霸业,仅仅靠他自己同样不行,他也需要一个团队,依靠团队的力量来打天下、进而称霸天下。

事业留人和待遇留人,这个好办,高官厚禄就行。而感情留人,就不那么简单了,得需要感情上的投入。

为了能够做到感情留人,李克用采取的办法比较特殊,就是:挑选军中能征善战的年轻将领,并将他们都认为义子,用父子亲情来笼络人才。他一共认了十二位义子,连同亲生儿子李存勖,全部加封“太保”的荣誉称号,史称“十三太保”。

由于这个做法颇富盛名,后来历史上有许多人物组合和团体都以“十三太保”为号,比较有名的有近代西北军领袖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但要追根溯源,第一个有历史记载的十三太保,应该在李克用这里,版权所有,翻录必究。

【李克用的十三太保】

在这十三个人里面:

最沉稳敦厚的是李嗣源,他居功至伟,但从不骄傲,后来当了皇帝,也能注意民间疾苦、造福苍生。

最勇猛善战的是李存孝,古人言“王不过霸,将不过李!”霸,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籍;李,指的就是李存孝。 史书记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他冲锋时,身披沉重铁甲,腰跨弓箭长矛,独自挥舞马槊,所向无敌。

最受喜爱的是李存勖,因为他是李克用的亲生儿子。同时,最自负的也是他,他后来将辛苦打下的江山丢掉,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自负。

最工于心计的是李存信,最能误事的也是他。

最有谋略和气度,一生中战后梁、逐契丹,大小百余战,未尝败绩的是李存审。

……

真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孤独的天下第一猛将】

李存孝在多年的征战中为李克用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在上次朝廷组织的张浚、朱温、赫连铎、李匡威对河东道四路围攻的战争中,李存孝独自负责南线作战,以较少的兵力先后击败了朱温和张浚的大军,收复了昭义道和河中道,当居首功。但有时,打仗和做官真就不可兼得,李克用更需要他去冲锋陷阵,而等到委任节度使的官职时,就轮不上他了。

李存孝是孤独的,由于他武艺超群、能力出众,在李克用的众多将领中过于突出,有鹤立鸡群之嫌,所以众人都疏远他,甚至有人偷偷向李克用诋毁他。其实,这种情况在职场上也很常见,如果一个人的能力、水平过于出众,也是容易遭到周围同僚的妒忌和疏远。看来在人际交往上,有时也存在弱弱联合的情况。

【李存信的阴谋】

十三太保中有个义子名叫李存信,他比较善于察言观色,在李克用那里很受重用,但他打仗却不行,翻翻历史记载,发现他几乎逢战必败。

因为他打仗不行,所以他就十分嫉妒这方面行的,这大概就是人性的弱点。而在十三太保里面,打仗最行的自然是李存孝,由此二人之间的梁子就结下了。

当李克用率领大军从邢州回援云州时,将李存孝留下镇守邢州,李存孝也想在此时再立下大功,以求超过李存信,于是建议攻打成德镇的治所镇州。结果李克用并未让李存孝担任攻打镇州的总指挥,而是派李存信担任马步军都指挥使,也就是攻城总指挥,与李存孝一同攻打镇州。李存孝本想单独建立大功扬眉吐气,却被兜头泼了一瓢冷水,自然心灰意冷,再加上他和李存信两人彼此猜疑忌恨,谁都不肯出真力,所以在作战中逗留观望而不前进,结果没能打下镇州。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李存信一回到李克用那里,就向领导打了小报告,诬陷李存孝与成德节度使王镕暗中有密约,所以故意逗留不前。李克用听到这话,勃然大怒。实际上,李存孝与王镕之间根本就没有密约,这纯粹是李存信的无中生有、故意陷害。但李存信阴险就阴险在他说的这条罪状是很难查清的,因为王镕是敌方的统帅,你李克用没法把人家弄来当证人吧。既然无法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你李存孝私通敌人,但你李存孝也同样拿不出证据来证明你没私通敌人,这就意味着这项罪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也就相当于后世臭名昭著的“莫须有”。

这下子,李存孝有苦难言,通敌罪名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有心回到晋阳去向义父当面解释,可考虑到李克用已经对李存信偏听偏信,终究打消不了对他的怀疑,甚至会不问青红皂白就治他的罪。

想到自己多年来为李克用舍生忘死,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结果换来了李克用长期对自己的不重用和不信任,李存孝心中无比愤懑,多年的委屈与不甘一齐涌上心头。与其坐以待毙、等待大祸降临,还不如反了!

李存孝真反了,是硬给逼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