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事历史传奇后唐风云
1261700000006

第五章 从征平叛

【克用从征】

接到出征命令的沙陀族首领李国昌,立刻开始忙碌起来。对于整天在贫瘠的西北吃风沙的沙陀族士兵来说,打仗本来就是家常便饭,听说要到富庶的中原、江浙一带出趟差,大家都踊跃参加,很快就组建起来一支3000人的骑兵部队。与此同时,关于此次出征所需的粮草、兵械等物资也在有条不紊地准备之中。

经过十几年的磨练,这时候的李克用已经成长为一名身体健壮、膂力过人、箭法超群的少年将军了,但还一直没有机会参加一场真正的大战,一试身手。看到父亲要带兵出征,李克用也要求一同前往。李国昌考虑到儿子虽然军事素质过硬但战场经验欠缺,让他见识一下真正的实战也是有好处的,便欣然同意。

获得父亲的允许后,李克用摩拳擦掌、兴奋异常。多年的刻苦训练和寒窗苦读,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许多兵法与阵法,明白了在战争中如何进行攻、守、进、退,接下来的这场大战,无疑是对自己多年训练的一场最终检验。一朝成功,我就可以成为沙陀族最年轻的将军,想到这,克用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看到儿子近期的种种表现,李国昌是又喜又忧:喜的是残酷的战争即将到来,克用能勇敢面对,他没有胆怯、没有退缩,勇敢是为将者最基本的素质,敢于直面生死的人才有资格成为战争中的强者、胜者;忧的是战争是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较量,胜与败、生与死可能就在转瞬之间,世上最神秘最嗜血的就是战争,它绝不是儿戏,而从未参加过大战的克用还没有真正理解透彻战争的精髓,他过于向往战争中的胜利与荣光,却忽视了战争中的残酷与无情,如果就以目前这种状态进入战争,很有可能会吃大亏。

为了让克用早日明白这些道理,更为了此次战争的胜利,李国昌决定与他进行一次长谈。

【父子问对】

一天,李国昌派人将克用叫到自己的大帐中,先是领着他走到巨大的行军地图前,问及徐州周围的山川地理和军事态势,克用均能对答如流。

忽然,李国昌停了下来,眼睛直视着克用,问了一句:“孩子,你都读过哪些兵书?”听到这,克用不无骄傲地回答:“我读过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三略、司马法、孙膑兵法……。”

“好!你给我说说如何在两军交战之前预测胜负?”李国昌笑着问道。克用低下头想了一会儿,回道:“用孙子兵法中的“七计”可以提前预测胜负,七计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士卒孰练、兵众孰强、赏罚孰明。”

听到这,李国昌满意地点点头,用宽厚的大手拍了拍克用的后背,继续问道:“这次我们沙陀骑兵去和庞勋叛军交战,谁能获胜?如果是我们能获胜,现在还需要做哪些事情?”

“这……,父亲,孩儿还没想过。”克用低下头、双膝跪倒在李国昌的面前。

李国昌拉起了跪在地上的克用,“孩子,熟读再多的兵法,都只是第一步,在实战中运用它,才是最终的目的。曾经有多少世家大族的后代熟读兵书,但不懂得如何在实战中运用,最后都落得个身死军灭的下场。战争是残酷的,只有强者、胜者才有资格活下来,在交战前,我们要尽最大努力来确保获胜。”

“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克用问。李国昌忽然严肃起来,他望着克用,目光如炬,说道:“

我现在就来告诉你:一主孰有道,说的是民心,放在军队上就是军心士气,我们是王者之师,这次平叛是解救万民于水火,必能士气高涨。

二将孰有能,说的是将领的才能,我们3000骑兵的各级将校均是选用身经百战、忠义勇猛之士,他们都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进攻与防守战术。

三天地孰得,说的是天时地利,徐州附近尤其是西线主要是平原地带,适合骑兵冲锋;但此地水网纵横、河流众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骑兵的迂回穿插,不过我们可以在作战时尽量避免背水列阵,而是面向水冲锋,迫使敌人背水而阵,这样一旦冲垮了敌军,他们背后的河流反倒成了帮我们阻挡敌军退却的伏兵;另外,当出现天降大雨时,道路泥泞,战马脚底打滑,无法冲锋,这个时段就需要我们尽量采用防御手段,而不是采取进攻战术。做到这些,我们就能占天时、得地利。

四法令孰行,我们需要在出征前继续加强军队的组织编制,明确行军与战时的指挥通讯方式,完善粮草、军需等后勤补给之道。

五士卒孰练,因为时间紧迫,我们没法在出征前进行大规模训练了,但朔州距徐州2000里,路途遥远,我们正好可以在行军中演练军阵和穿插迂回战术。

六兵众孰强,说的是武器装备,我们远距离可以用强弓硬弩,冲锋时用马槊和长枪,近距格斗用弯刀长剑。况且,据我派出的斥候回来报告,徐州叛军主要以步兵为主,其使用的弓弩射程均不及我;步兵多是刚抓来的壮丁,训练不足,长枪的数量也配备不足,无法抵挡我方铁骑的冲锋。

七赏罚孰明,将士在战斗中都是以命相博,有多少人今天能跟随我们出征,但来日却无法再回到家乡,只能马革裹尸。因此,对于忠勇之士,我们绝不能吝惜赏赐,要竭尽所能来安抚他们;但是,如果有贪生骂死、临阵退缩的,我们也要军法从事。只有这样,我们的军队才能无往而不胜。”

李克用沉思了良久,到最后,他深深地点了点头:“父亲,我都记住了。”

“克用,按照我的要求,和大家抓紧时间去准备吧。”李国昌冲儿子挥了挥手。

“是。”李克用庄重地向父亲行了一个拱手军礼,后退几步转身离去。克用回首的那一瞬间,李国昌隐约看到了儿子的眼中噙着泪花。

李国昌父子所说的“七计”实际是战前谋划的范畴,在兵法上有个学名,叫做“庙算”。

战前谋划,如同今天的一个现代企业在成立之初、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提前制定一个发展战略,明确我们的主营方向是什么、经营目标是什么、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还有哪些不足,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同样道理,战前谋划对于战役的胜负也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谋划的成败甚至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夫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如果说是《孙子兵法》教会了李克用如何判断战争的胜负,那李国昌则教会了他怎样去争取胜利。这次父子问对,是李国昌戎马一生的经验总结,他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儿子,并深刻地影响了李克用今后长达几十年的戎马生涯。

……

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冬,山西朔州城外,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李国昌、李克用父子率领3000沙陀铁骑誓师出征,目标—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