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女尊女强秦红罗重生之武则天
1602600000027

第二十七章 李治顿悟道德经更情深意笃

且说李治每忆起母后,就念及武媚娘,每日里只得抱着《道德经》,回忆滴血救媚娘,和媚娘芳心暗许之信誓旦旦,情景历历在目,思恋之心不能自拨。

每当抱起《道德经卷》就看到武才人秀发,余香犹在,思之更甚,然,不得见之,幽幽情心,天地可鉴。

时光流转,转瞬三载,李治从一个总角少年长成,英俊挺拨之伟岸俊朗青年,越发风姿焕发,浓眉倒竖,神目炯炯,龙鼻阔口,富贵威严,众人皆叹,大有太宗之貌,秉承皇后仁慈博爱之风。

长孙无忌深知长孙皇后已故,富贵权势变化只在须臾之间,要想稳住国舅地位,必全力以赴保住外甥太子地位。

自然太宗面前溢美之词有加,暗里力压“群芳”,明里对太子严加看管,督促练功,学习,按时向太宗请安,用孝心感动父皇,越加讨太宗喜欢,地位亦愈加稳固。

一日,李治正在靶场练习射箭,此乃每天必修之课。

长孙舅舅告诫李治:

“太宗当年凭借一箭纵横于千军万马,制下今日之江山,尔且不可掉丢虎父雄风,即便不能赶超父皇,也必如同父皇之钟爱,方可得朕心,用此意志慑服群臣,而稳固地位,以待君临天下,以告慰长孙皇后在天之灵。”

李治是个孝子,真乃是吉人天相,公元六二八年六月三日,朔方人梁落仁斩杀夏州割据势力梁师都,归降唐太宗李世民,至此李世民统一大唐,同年七月二十一日李治诞生,长孙皇后和唐太宗都以为李治带来之祥瑞,故深得文德皇后喜爱,由此母子情深。

但凡长孙无忌一提到长孙皇后,李治无不言听计从。

长时间操练射箭,李治两臂酸痛,回寝宫歇息,早有仆人看过茶,李治喝罢。

长孙舅舅提起母后,想起落发媚娘,凄凄哀哀含悲带泪之娇容,不由得抱起《道德经》,紫薇堂犹在眼前,娇弱媚娘弱柳扶风,声音如水,心烦意乱。

眼前师傅袁天罡令武媚娘对己立誓,历历在目,想如今媚娘已入感业寺,师傅乃未卜先知之人,媚娘立誓今有何用?

李治打开书卷,将媚娘秀发握在指端,思来想去,也不解其中味。

忽然一阵微风轻轻吹过,惊动太子赶忙将秀发藏于书中,忽然一段字节跳动,映入眼帘,且看原文如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 ,以为社稷主;受国之祥,是为天下王”。

......

李治顿时恍然大悟,方知为师用心良苦。

李治紧握秀发,专心致至,继续一页页翻看下去: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为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为宠辱若惊。

......故贵以身安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至此李治恍然大悟,遥望感业寺之方向,神情幽幽,若有所思。

曾为不能拯救媚娘而痛恨自己之无能为力,如今更庆幸自己宠辱不惊,不因己迷於荣宠,反之於身,而造成大的祸患,危及媚娘性命也!

《道德经》为之成为太子挚爱,将武才人更为至宝藏于心底。

循着道德经之“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哲理,李治坚信对武才人终以其不争,故天下人莫能与之争,有情人终成眷属。

李治将媚娘的秀发重新放回道德经,小心翼翼抱在怀中。

夕阳,透过窗棂,温柔祥和照在安静之太子身上,脸上,李治终于露出久违之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