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事架空历史三国之无良少帝
1669500000036

第三十三章 诡异袁隗

见到潘隐跪伏于地,刘辩愣了愣神。

转念一想,多少也猜出个大概

今日发生的事串联到一起,其中蹊跷不少。

按照早上与丁原和卢植的商议来看,董卓这计策绝对不只是为了坑袁家那两万人马

相比袁家的两万人马,董卓抛出的可是麾下两员大将,两厢一对比的确有些不值。

相比不知军事的袁隗,卢植生性谨慎,计策要想完美实施,其中必然有环环相扣的计中计。

正因为如此,董卓着急收网的动作也就显得破绽百出,

这其中定然是有人将刘辩等人的密谋泄露。

告密人不可能是丁原和卢植,剩下的也就只有刘辩身边的近臣。

作为刘辩心腹,今日密会除了丁原卢植,只有潘隐在场。

因此,丁原定计之后,董卓才会抢先发动连环计,虽然打了袁家一个措手不及,但和原本的计划相比,的确只能算是略有成功。

无奈的摇了摇头,他之前想过许多人,其中也包含张辽高顺,但唯一没想到的就是潘隐。

这位可是他登上皇位的大功臣,眼下怎么可能会出卖于他。

将潘隐扶起,刘辩不置可否的叹息一声“好了,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

说完便将潘隐赶出殿内,一个人抱着酒坛望着月亮陷入沉默。

“自今日起,这宫殿便改名叫望月阁吧!这里的月亮真的好大,好圆。”喃喃中,刘辩沉沉睡去。

第三日朝会如约而行,临行前刘辩突然叹了口气。

正史中,董卓应该就是今天开始谈论废立,丁原也应该是死于今日。

也不知随着这几日的争论,董卓还有没有那般魄力。

想到这里,刘辩头也不回的直接前往崇德殿。

伸头缩头都是一刀,不若来个痛快。

等刘辩到来之时,殿内诸位大臣已经到位。

“臣等恭迎陛下。”一礼而后,众臣纷纷站起。

“启禀陛下,卫尉董卓自小平津救驾以来,终日人不离守兢兢业业,此乃大功一件,为保忠臣良将不失心,该更上一步了。”

众人刚刚站起,袁隗站出身影率先说道。

一语言罢,众人皆惊,其中尤以董卓和刘辩最为诧异。

昨天他和董卓还是打生打死的关系,今天怎么可能在朝会之上便是举荐一番,其中定有蹊跷存在。

暗中留了个心思,刘辩直接说道“董大人晋升卫尉仅有三日有余,妄自提升恐众臣不服吧!”

台下众臣默默点了点头,小皇帝此言还有些水平,看来当真是有亲政的能力了。

可袁隗却并未罢休“陛下,臣以性命担保,董大人必为我朝肱骨。”

闻言,董卓却是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连忙站出身影“陛下,臣反对。”

这话一出,众臣更是震惊。

“陛下,臣进洛阳仅四日时间,现已然位列九卿之位,更进一步可就是三公,臣自知不论威望还是能力皆是不如三位老大人,自然不敢冒领功绩。”

说完,直接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这话一出,殿内传来阵阵嗡嗡声。

董卓暗自冷笑一声“捧杀吗?袁司徒,你似乎把我想的太过简单了吧!”

心中念叨一句,董卓冷冷的看向袁隗。

而此时袁隗正一脸轻松的看着董卓

双目中略带一丝讨好。

“什么意思?袁隗这是选择臣服了?”见到这一幕,董卓心中一阵狂喜。

如果袁隗当真选择臣服,那对于他的大计来说,必然是如虎添翼。

眼下只需将小皇帝一系解决,这洛阳可就成了他的一言堂。

对付他,可不用像对付卢植和袁隗那般复杂,这位老大人可是真真的莽夫。

想到这里,董卓心思更加活泛,连在朝会上的发言也积极不少。

见状,刘辩微微一叹。

他还是小瞧了袁家的心思。

按照正常人的思维,袁家经此一难,必然对董卓恨入骨髓。

可这家族好名的传统当真是根深蒂固,昨日的略作惩罚却将其推到了董卓身边。

轻叹一声,刘辩由不得为自己的孟浪有些后悔。

可眼下事情已然发生,他也没什么解决办法。

想到这里,他不由望了一眼站在一侧的卢植。

此时卢植正闭目养神,一眼不出一言不发,似乎朝会上的事情和他毫无关系一般。

刘辩轻叹,昨夜卢植去而复返,就是告诫刘辩此事,刘辩显然并未放在心上,

此时想来定是在那独生闷气吧。

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个时候卢植如果不能站出身来,那他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直至朝会结束,卢植始终不发一言

这表现多少让刘辩有些丧气。

“潘隐,你去请列位大人过来。”出了崇德殿,刘辩直接对潘隐说道

暗暗点了下头,昨日虽然获得了小皇帝原谅,但他此刻还是有些忐忑。

眼下小皇帝有所安排,他自然尽力去办。

没了潘隐跟随,刘辩直接朝着太后寝宫而去。

今日朝会上发生的事给他一种很不好的预感,因此他要开始做最坏的打算了。

见到何太后,两人密谈一会,最后仍是不欢而算。

何太后始终不愿相信刘辩的说法。

在她想来,大汉朝虽然有些落寞,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董卓等人纵使有不臣之心,也断然不敢明目张胆的加害她们母子。

可有着历史觉悟的刘辩无论如何也无法劝诫何太后。

暗暗叹了口气,他现在突然有点理解卢植。

不被人相信的感觉真的是太糟了。

微微一叹,局势越发紧张,他必须开始准备后路。

毕竟前世的历史清楚的告诉他,他的结局就是一樽鸩酒,

可这结局是他万不能允许的。

除此之外,还有高顺张辽这两员大将。

如果真的被罢黜帝位,那这两位可是他全部的收获,万不能平白留给吕布和董卓。

事实上这四天的小皇帝生涯,对于刘辩来说痛大于快乐。

做事畏首畏尾,名义上的皇帝实际上的囚徒;而且系统中的科技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拿出来使用。

甚至连系统的存在感最近都降低了不少。

一切全是源自于心中的那一点恐惧。

恐惧那玩物丧志的名头。

他深知一件事,这名头一旦落下,

那么,他帝位被废就成了董卓的大功,完全没了罔谈之说。

毕竟少修仁德不理朝政也是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