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事架空历史三国之无良少帝
1669500000096

第九十二章 商议讨贼

第二日清晨。

刘辩早早便从床上爬起,望着窗外又开始飘起的雪花,刘辩长叹一声

“哎!也不知这一夜张辽打探到多少消息。”想到这里他又是一叹

若是乌恒当真来犯,到底该如何解决此事呢?

“殿下,可醒了?”未等刘辩起身,殿外便传来潘隐的声音。

胡乱套好衣服,刘辩高声说到“孤已起了,进来吧!”

“吱……”

随着一声轻响,潘隐进得殿内。

躬身一礼,潘隐低声说道“殿下,戏先生和荀先生已经恭候多时了”

刘辩皱了皱眉头,低声说道“昨日不是说了么,几位先生若是来见,不论何时都要知会孤”说完,刘辩连忙从床榻之上爬起。

眼见刘辩有些生气,潘隐连忙解释“是两位先生……”

微微摆了摆手,刘辩继续说道“此事今日也就算了,以后一定要记得提早叫我,在这辽西国内,我刘辩才是主子,听谁的要心中清楚。”

闻言,潘隐连忙应是。

只是脸上却有丝丝不服的神色。

见他这样,刘辩微微一叹,随即低声说道“先生可知我的苦楚,眼下志才和文若才是依靠,万不能让二人以为我懒惰成性,若他二人心寒离去,我等大事何时才能看到希望?”

说完,轻拍潘隐肩膀两下“身份虽然尊贵,但万事还都是两面。”

一语落下,径直离开寝殿。

议事厅内,荀彧和戏志才早已等候多时,此刻正低声谈论什么,刘辩见状连忙问道“二位先生,不知这么早过来有何要事?”

二人相视一眼,戏志才率先说道“殿下,眼下虽是寒冬,但我等也不能太过松懈。”

刘辩点了点头“先生所言不差,昨夜先生一言,孤已知晓错误,以后定然不会再犯。”

说完径直朝着戏志才躬身一礼。

戏志才连忙还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然臣所言并非此事。”

刘辩闻言却是愣了“先生这是何意?”

戏志才低声说道“殿下,可记得昨夜那劫掠的盗贼?”

刘辩闻言猛地一拍脑门“哎呀!还真是把他们忘了。”

荀彧闻言轻咳一声,随即说道“殿下,事情是这样的。”

原来,昨夜荀彧和戏志才查遍库内文书,竟得出一个惊人的理论。

辽西国所辖五郡,在册人口加一起居然不足十万。

要知道幽州辖十一郡,官碟上有着近两百五十万人口,而且这个数还是包含了很大的水分(世家贵族的农丁和盗匪不计其中)。

若是真真算起,整个幽州三百二三十万人口还是有的。

可眼下五郡在册居然只有十万,可以想象,五郡这些年被削弱成什么样子。

听到这里,刘辩猛地吸了一口凉气“当真这般萧条?”

二人闻言却是对视一眼,随即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

刘辩眉头更皱“那是为何?”

轻叹一声,荀彧说道“大半是世家大族的祸患,少半是依附胡人的过错。”

戏志才闻言,轻抚荀彧肩膀,随即说道“此事也并非都是如此。”

刘辩点了点头。

幽州苦寒,世家大族稀少,根本不可能造成这样的情况。

而胡人虽然难以相处,在大汉境内总是挑唆是非,但实际上并不敢太过分。

毕竟,汉官到底还是护着汉人的。

因胡人而减少人口之事必然是有,但不可能造成太大影响。

见刘辩样子,戏志才明白他已经知晓现在局势的严峻,于是高声说道“殿下,臣以为山贼强盗之事需要重点关注。”

刘辩皱了皱眉“人口一事比之此事要大上许多,便先解决人口一事再说吧!”

戏志才摇了摇头“殿下,若将境内所有山贼强盗解决,我等可增加近一倍人口。”

刘辩顿感疑惑“额?此事当真?”

一旁的荀彧点了点头“殿下,人口一事水分极大,其一,每年里正和官府都要上报郡县人口名册,这其中有贪赃枉法之事,也有被逼无奈之举,水分自是有些。”

说完,荀彧顿了顿继续说道“其二,落草为寇之中的大多数,都是被逼无奈,民以食为天,若能吃口饱饭,谁愿过那刀头舔血的日子。”

刘辩点了点头,此事他倒是清楚。

遍数历代农民起义,有心之人盘算是其一,民不聊生才是最终诱因。

见刘辩并未否定,二人相视一眼,荀彧继续说道“此事若能解决,对我们也有两大好处,一便是充足人口,以便春耕之时能开垦荒地,二便时稳定根基。”

刘辩连忙点头。

战争虽说是军队的较量,比拼军队的意志和能力。

但战争实际上比拼的就是人口。

一万精锐拼死也难以抵挡百万新军。

除非百万新军当真是那种毫无训练的乌合之众。

见刘辩清楚此事,戏志才说道“所以,此事定要在春耕之前完成”

刘辩点了点头“此事便交给戏先生统筹,我知会张辽、高顺所部辅助,不过,乌恒一事还是要多多上心才是。”

两人对视一眼,皆是点了点头

“报!”就在此时,探马的身影传来。

刘辩闻言却是皱了皱眉头

按照之前的规矩,探马并不会直接来到殿内报信。

大部分消息都是先知会王越,然后王越就轻重缓期再行禀报。

直接禀报刘辩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

声音刚刚落下,潘隐细长的声线紧接着传来过来“你这混账乃是何人?殿下正与两位先生议事,若是因你咆哮而有所耽搁,你可付起这个责任?”

刘辩轻皱眉头,高声说道“让他进来吧!”

殿外的潘隐连忙应是

少时,一白甲少年便在潘隐的引领下进入殿内。

见他面部被冻得通红,眉毛上还有丝丝冰凌冰未融化,刘辩心中气愤顿消一半,低声问道“你是何人麾下?为何越级上报?”

“殿下赎罪,臣乃张辽张将军麾下伍长,今日清晨听张将军号令传来报信。”说完,径直从铠甲下掏出一个巴掌大小的竹筒。

“具体事宜,请殿下自行观看。”说完,竹筒高举头顶。

刘辩闻言皱了皱眉头,随后示意潘隐将竹筒呈上来。

打开竹筒,里面装着一张绢布,绢布上写着一行字

“鲜卑劫掠乌恒,乌恒存粮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