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事历史传奇欧洲那些事儿
1692300000028

第二十八章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一)

公元1483年,马丁·路德出生于一个贫寒的佃奴家庭。

其父期望其成为一名牧师或神父,不用过自己的生活。

当马丁·路德18岁的时候,进入日耳曼北部的埃尔富特神学院学习。

马丁·路德对神学和亚里士多德四行学说比较着迷,四年之后打算进入其他神学院学习。

公元1505年7月,一次在奥古斯丁派教堂的聚会,因缘际会成为这一教堂的托钵僧。

然而路德教士过不惯教堂的生活,因急于有所成就,斋戒、彻夜诵经、长时间祈祷,身体便吃不消了。

路德丧气了,导致失望。

其他教士都认为教堂生活比较满意,然而路德认为不足。

路德开始寻找基督教的新见解,教堂中主持劝说路德要信仰耶稣的慈悲,不可依赖自己的见解。

路德开始研究基督教门徒保罗及奥古斯丁的著作,之后断定人类实不能够有善行,唯有信仰上帝,才能够入道。

又经过数年的研究,其认识体系渐渐明了。

路德断定当时教会违反了信仰上帝才能够入道的理念,只因为教会提倡善行。

时年路德37岁,以推翻旧教为己任。

公元1508年,日耳曼部落萨克森酋长设立维滕贝格神学院,邀请马丁·路德为教授。

期间事迹不甚明了,只是其宣传信仰耶稣即可入道的理念。

当时的路德并没有攻击罗马教会的意图,然而一件事情改变了他的想法。

公元1511年,路德赴罗马拜谒圣地,同时为其去世的父母祈祷,以使父母能够脱离炼罪所外。

然而其见到的意大利教士行为不检,罗马教主亚历山大六世与尤利乌二世腐化堕落,颠覆了他对基督教及教会的认知。

回去之后,路德以其主张让神学院学生展开辩论,以此来维护其主张。

路德劝其学生依赖于《圣经》及其他基督教门徒的著作,尤其是奥古斯丁。

公元1517年10月,多明我派教士特策尔在维滕贝格附近出售赎罪券,并宣传这种赎罪券的种种功能。

路德听说后,认为这种做法和基督教教义不符,所以写了论赎罪券95条的文章,贴在了教堂外。

当时人们也比较反感这种为了钱财绑架信徒的事情,之后路德的文章被从拉丁文翻译成德文传遍日耳曼部落。

所谓赎罪券,就是罗马教主颁布的一种赦罪令。

在当时底层牧师有赦免悔过者不如地狱的权力,然而却没有不受耶稣或耶稣在人间代理人罗马教主的惩罚。

耶稣的惩罚是信徒死后会入炼罪所,而耶稣的代理人的惩罚则是现实的惩罚。

这就符合了宗教的逻辑,天堂、地狱、末日、救赎这么一个逻辑。

而教士阶层的分工不同,底层拥有使信徒不如地狱的权力;

罗马教主有赦免不入炼罪所的权力和现实惩罚的权力;

劝导信徒认命,且要安贫乐道多捐助为来世能投个好胎积德;

至于末日,是未来的某一天会有毁灭的事情发生,例如上帝之鞭就是惩罚不虔诚的人,上帝派来惩罚你们的;

救赎讲的是,只有基督教可以救世,所以要信仰基督教,你们就可以安然无恙。

至于炼罪所只不过是罗马教会为了搜刮钱财,编造出的一种说法,一种道德绑架。

想要自己的父母或自己死后不受炼罪所受苦吗?

如果不想,那教会可以给信徒赎罪券,以减轻痛苦或者没有痛苦。

你要是实在想要为基督教教会事业做贡献,我们也是欢迎的。

当然了,我们也比较欢迎为教会做贡献,我们会在祈祷的时候在耶稣面前替你美言几句的。

罗马教会教主利奥十世准备建设圣彼得大教堂,所以要在日耳曼部落搜刮钱财。

只要有名目,下面大主教、主教、牧师神父都是发财的机会。

当日批评赎罪券事情的人并非路德一个人,也并非路德最先攻击这件事情的,只不过路德同志的文章比较有条理且有力。

路德同志坚信,如果真心悔过,定能忍受炼罪所的惩罚。

罪过被赦免,在于信仰耶稣,而不是获得赎罪券。

假如罗马教会教主及其代表误导民众,希望圣彼得大教堂被烧为灰烬,不希望以欺骗之所得而建设它。

普通民众质疑,假如罗马教主真的能够把人的灵魂从炼罪所里救出来,为何不以捐款而拯救?

路德答道,罗马教主非常富有,为何不以一己之金钱建设圣彼得大教堂,反而向穷人筹款?

路德的文章被传到罗马教会教主手中,教主下令召路德赴罗马说明其主张。

路德不愿意冒险前往,罗马教会教主令撒克森酋长进行干涉。

最后的结果是罗马教主的教使到日耳曼部落,与路德辩论路德之主张

公元1519年,在莱比锡举行双方之间的辩论。

当时日耳曼部落的神学教士厄克,忠于罗马教主且比较善辩,向路德同事卡尔斯塔特挑战。

路德知道后,请求准许参加辩论会。

讨论问题,最后转向了罗马教会教主权力的问题。

路德回应罗马教会教主称雄不过400多年。

虽然研究的不准确,但是为日后新教徒攻击罗马旧教徒提供了依据。

中古时期罗马教会及机构组织,基督教门徒是不知道有圣餐礼、赎罪券、炼罪所及罗马教主等。

神学教士厄克称路德的主张与康斯坦斯宗教大会胡斯的见解同出一路,而康斯坦斯宗教大会禁止胡斯之学说,且胡斯被判异端之罪被烧死。

盖因为胡斯为匈奴人后裔波西米亚人,无论是路德和日耳曼部落都不愿意提及。

但是路德又不得不承认康斯坦斯宗教大会也有错误的地方,虽然这次宗教大会是日耳曼大汗召集的,是在日耳曼部落举行的。

不久之后,路德认识到与路德主张相同者皆为胡斯的同志,且基督教门徒保罗及奥古斯丁也为胡斯的好同志。

胡斯以身死坚持自己的主张,确实比路德要强不知几何。

开始教皇派教使与路德辩论,路德还禁声了几个月时间。

恐惧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绪,像胡斯这种不怕死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比罗马教会教主强了不知道多少。

若还原历史,胡斯及匈奴的后裔波西米亚人实为新教改革的有力推动者。

以胡斯的学说为基,以波西米亚人的对抗促使罗马教会达成妥协,为西欧地区新教发展提供了保障。

当时的教士伊拉莫斯对于路德的态度是不愿意参与争执,认为当时的弊病为罗马教会所为,然而采取的方法是开民智,谬误自会消除。

伊拉莫斯认为,只有等到人人都认为需要进行宗教改革的时候,这才是宗教改革的时机。

路德却认为,罗马教会虽然主张要行善,但是其结果却是破坏信徒的灵魂,所以罗马教会实在是不该存在下去。

刚开始两个人还相互尊重,后来意见相左,分道扬镳。

教士胡登极力支持路德,以路德为反抗罗马教会教主专制、阴谋、压迫的仁人志士。

且称我们起来维护我们的自由,解放成为奴隶的人们和部落。

又说耶稣必帮助我们,耶稣帮助我们,又有谁能够反对我们呢?

日耳曼部落中的一些骑士比较认同,愿意保护路德免受教士的袭击,且把路德藏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