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事历史穿越三国之无敌军团
199100000105

第97章 试射虎尊炮 神机炮三

李元翼提到明军各类火炮攻城时又说:“倭铳之声,虽四面俱发,而声声各闻,天兵之炮,如山崩地裂,山原震荡,不可言状。”上日:“城石亦可触破耶?”李元翼日:“触之无不裂破,犯之无不焦烂”。[30]

那么,明军在其后的攻坚作战中,为什么不能再现平壤之战的辉煌呢?那是日军吸取了教训,很多时候故意将据点筑在地势有利的山石之上,限制了明军火器的发挥。例如万历二十五年的蔚山之战,明军进攻时发射火炮,“炮声震天,火箭数百技齐发,风迅火烈,乱烧贼幕,一日连拔三窟”,并且用大炮击退的来援的日本水军。[31]可惜在攻打岛山时却遭受挫折,最后被迫撤退。目睹明军围攻岛山的李元翼,向朝鲜国王汇报时称:“倭贼内城坚守,虽欲用器械而无之矣。”上日:“内城未可以大炮撞破云?”元翼日:“城在山上,地势高峻,大炮高放则越过于城者,其高二十余丈,虽屡放万无得中之理矣。霹雳炮、虎蹲炮亦无数放之,皆不中矣。”[32]

这个战例再次有力地证明,明军经常动用虎蹲炮来攻坚。

(3)防御

日本封建主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时,被明朝委任为经略使援朝的宋应昌在一篇疏文中论及海防时,明确指出:“大将军、神炮、虎蹲炮、灭虏炮、百子铳等器,则临急所用也。”他还说:“乃若虎蹲、灭虏、大将军等炮,非遇急则不敢轻用,何也?以其力气重大,虽能碎彼船,恐于我船亦不免有伤。”[33]

宋应昌在此之前,做过山东巡抚,在加强海防方面,颇有经验,他选用虎蹲,是有道理的。

无独有偶,在万历二十五年奉命经理援朝军务的杨镐,也非常看重虎蹲炮,他在与朝鲜国王李昖讨论京畿地区的江防时,下令明兵试放了虎蹲炮,接着双方进行了一番谈话:

“......天兵(指明兵)试放虎蹲于江边,吹角一声,各放一炮,声震天地。经理(指杨镐)日:‘此何如?’上(指朝鲜国王李昖)日:‘至于今日,得见天威之雄壮,彼贼不足平,深幸。’经理日:‘多设这样炮子在此边,此贼何敢得渡乎?’”[34]

由此看出,虎蹲炮亦可用于江防。

明军抗倭援朝获得胜利,虎蹲炮在捍卫国防方面继续发挥作用。万历四十六年,初步统一女真的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师征明,攻城掠地。明辽东将领毛文龙在海上以皮岛等地为据点牵制后金南下,继万历帝之后即位的天启帝亲自下令增援大量军事物资给皮岛,其中就包括虎蹲炮六十门。[35]

五.为什么说虎蹲炮是明代国产火器的缩影

明代最有名的火器有鸟铳、红夷大炮等,但它们归根结底都是明代中后期才引进的舶来品、外国货。真正见证明朝由盛到衰的只能是历史悠久的国产火器,而国产火器的佼佼者是虎蹲炮,它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也是国产火器的缩影。

虎蹲炮与三将军、樱子炮、碗口等炮一脉相承,可以说是在这些旧炮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而这些旧炮早在明初就活跃在战场上,伴随着朱元璋打下江山,功勋卓著。明朝建立之后,这些旧炮又在历次攘外安内的战争中,为帝国的巩固与发展保驾护航。到了明代中期的嘉靖年间,倭患越演越烈,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一代名将戚继光将一些“不堪用”的旧炮“改造”,并建成了虎蹲炮。[36]

然而搔扰沿海的倭寇毕竟是散兵游勇,不能算正规军,虎蹲炮真正经受大规模战争考验是在万历年间的援朝战争,当时明军所面对的对手,是身经百战的日本军队主力。

虎蹲炮在战争中表现最出色的一战,是万历二十二年的平壤之战,发起进攻的各路明军,用佛朗机、灭虏、虎蹲等火炮,在火箭的配合之下,轰击平壤,“诸炮一时齐发,则声如天动,俄而火光烛天,诸倭持红白旗出来者尽僵仆。”[37]火势随着西风在城内漫延,很多日军在炮火的焚烧之下成了灰烬,不得不狼狈逃窜。

虎蹲炮不单止在平倭战争表现出色,在明朝与蒙古诸部的对峙中,一样发挥作用,戚继光在蓟镇时,积极训练车步骑营,修建边墙敌台,配备了包括虎蹲炮在内的大量火器,威镇敌胆,使蒙古贵族不敢轻举妄动。

明末辽东战局,也可以看到虎蹲炮的身影,早在努儿哈赤还在为统一女真讨部而东征西讨时,就引起了明朝的顾虑,有明臣提议主动出击,用“虎蹲、大将军”等炮来对付努儿哈赤,以防患于未然。[38]

努尔哈赤后来先下手为强,进攻明朝,使辽东尸横遍野。在近三十年的战争中,明军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虎蹲炮,据统计,自万历四十六年至天启元年的三年时间里,仅发往广宁的火器中,就有虎蹲炮六百门。[39]笔者手头上有一本台湾华文书局影印的《清太祖实录(满汉文版)》,其中在尚间崖之战及奉集堡之战的插图中,清代画家均画出参战的明军配备了虎蹲炮。[40]

明军在辽东屡战屡败,最终采取了防御战略,构筑宁锦防线,主要依靠从西洋引进的、笨重的锐利火器——红夷大炮来守城,而灵活机动的虎蹲炮则相形见绌。随着内外交困的明朝的灭亡,虎蹲炮也难以重现昔日的辉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