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人文史地传中华美德 讲成语故事-文学篇
2588600000062

61、拂尘三日

牛僧孺,字思黯,唐朝大臣、诗人,贞元进士,以贤良方正对策。牛僧孺年少赴考时,常为同辈们所忽视。他曾以诗文求教于刘禹锡,刘禹锡一边接待客人,一边信笔涂改他的诗稿。对此,他口头虽表示感谢,但心里总有些怏怏不快。三十余年之后,几经宦海浮沉的刘禹锡辗转为汝州刺史。牛僧孺镇守汉南,一次途经汝州,刘禹锡设宴接风。夜深酒酣,牛僧孺即事题诗赠刘禹锡:

粉署为郎四十春,向来名辈更无人。

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樽前见在身。

珠玉会应成咳唾,山川犹觉露精神。

莫嫌恃酒轻言语,曾把文章谒后尘。

刘禹锡读后,想起了三十多年前改牛僧孺诗文事,颇有些惭愧。于是和诗一首:

昔年曾忝汉朝臣,晚岁空余老病身。

初见相如成赋日,后为丞相扫门人。

追思往事咨嗟久,幸喜清光语笑频。

犹有当时旧冠剑,待公三日拂埃尘。

读了刘禹锡的和诗,牛僧孺前意稍解。连说:“为我三日拂尘,怎么敢当呢?”于是欢饮竟夕,作别前行。

简评:

当年改稿,虽有简慢之处,三十余年后亦不应仍耿耿于怀。“曾把文章谒后尘”充分表达出牛僧孺的怨气,而“待公三日拂埃尘”又深深刻画出刘禹锡的惶恐和悔意。三十年,多少功名利禄、凡尘俗世,尽皆消融于杯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