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洪荒封神我真不是一只咕咕
2640600000003

第三章:愚公

不管发生了什么,生活还要继续。

第二天中午,斑鸠藏在大柳树里睡觉,突然从村口传来一阵喧哗,吵醒了斑鸠。

一群人簇拥着四个男人和一个小男孩,走进村里。

小男孩本来想跟着大人们走,却被其他小孩嘻嘻哈哈的拉扯走了。

而满身风尘的男人们在柳树下卸下肩膀上挑着担子,坐在柳树下的青石上,旁边有人将水碗递给这四个男人。

只见坐在中间的老者一仰头将碗中的水喝净,然后捋了捋花白的胡须,抱拳说道。

“多谢,多谢诸位乡亲。”

“……”

“……”

……

围在四周的人们七嘴八舌的询问起眼前的这个老者,但说话的人实在太多了,老人家一句话都听不清,只好微笑应对。

村长这时也得到消息,来到柳树下,分开拥挤的人群,来到老者身前。

“愚公,你回来啦?”

“是啊,村长,我和这三个孩子还有京城氏家的那小子都回来啦。”

村长转头打量了一眼愚公家的三个孩子,看见这三人皆是皮肤黝黑,精力充沛,知道他们都没什么问题。

“你这一去可就是一个寒暑,就不怕家里出什么事?”

愚公听完抓住村长的双手,开怀大笑。

“能有什么事?我离家时就曾拜托过村长您,照顾我们一家老小,而且,虽说有三个孩子跟我去搬运土石,但我家中还有不少人,他们肯定能照顾好自己。”

“哎(二声)……我是担心你啊!”

村长长叹一声,也坐了下来。

“愚公,你今年,有多大了?”

“九十有三。”

“愚公啊,不是我说,你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多干活,走这么远的路。现在你家有良田,米粮满仓,衣食无忧,儿孙满堂,好好的享受几年天伦之乐,不好么?”

愚公听到村长劝他,站起来。

“村长,来,你看。”

手指着南方的王屋山,愚公说道。

“那太行王屋二山,方圆七百余里,高有万仞,挡住了咱们的路,咱们村里的人出入都需要绕远道,若无此二山,旦日即刻达豫南、汉阴。我苦其久已,前日发下大愿,定要用毕生之力挖通大山,在山中开辟出一条道路。”

“呵呵……”

周围的人群中有一人突然大笑,站了出来。

“愚公,我听人说你是方圆百里最年长之人,活了九十多个寒暑,还以为你个聪明人,没想到。哈哈……”

愚公打量着这个头戴斗笠的腰挎鱼篮的老者,花白的胡须洒满前心,开口问道。

“汝是何人。”

“我住在河湾地,当地的人尊称我一声智叟,今日前来,特意拜访愚公。”

智叟深施一礼,接着说道。

“愚公你今年九十有三,人老力衰,我看以你之力,都不能搬动这王屋大山上的一颗石子,怎么还会大言不惭的说要在山中开出一条道路来。我劝你还是别再干了,赶紧回家,多陪陪自己的儿孙,然后安心的等死好了。”

愚公家的的孩子听到这话,一下子就站了起来,瞪着智叟,看样子是要出手打这个出言不逊的老头一顿。

村长见此情形,连忙过来,跟愚公一起拦住了几个年轻人。

愚公看着眼前自称智叟的老头,长长的叹息了一声。

“哎……我家老婆子也说过这话,说是以我之力,尚且不能毁坏魁父这座小山,怎么可能挖通王屋,太行二座大山。”

“她还说了,就是你能挖,这么一座大山挖出来的土石你堆放在哪里,总不能挖一座山,又堆出一座来吧。”

智叟听到愚公这么说,轻轻的点点头,赞同愚公说的这句话。

愚公没看到智叟点头,而是向同村的众人深施一礼。

“我正没有注意的时候,我们村里人给我出了一个主意,说挖出来的土可以运到渤海之滨,扔到隐土的北面去。我这次与我家的这三个孩子出门,就是去渤海,扔点之前挖出来的土。”

说着,指着自己的三个孩子给智叟介绍。

……

“我劝你还是别白费力气了,省点力气,好好活着不好么?”

愚公听到智叟还是这套说辞,再次叹道。

“智叟,你怎么能这样顽固呐!简直要赶上王屋太行这两座大山了。”

“你这个样子都比不上跟着我们一起去渤海的,我邻居京城氏家那个寡妇的小儿子,他跟着我们出发那年才七岁啊。”

“你……”

智叟被愚公的话气到,只是指着愚公,说不出话来。

“我志如此,当有一天,我因此事而死,会有我的儿子,继承我未完成的事业,继续挖山。”

“我儿子要是也死了,会有我的孙子继续。”

“我孙子也会生儿子,生孙子,在他死了之后也还会继续之前挖山的工作。”

“而我孙子的孙子,也会有儿子和孙子……”

“就这样,一代又一代,我们家的每一个人都去挖山。”

“还有,山被挖走了,就不会再增加了,而我的子孙却是无穷,何愁不能挖穿大山”

智叟听到愚公这话彻底无话可说,只好转身离开这个伤心地。

树上的斑鸠听到愚公这话,不禁的赞叹,心中想起那句话。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在树下周围的众人看到智叟被气走,欢呼起来。

也为愚公这一番壮志豪言,感慨不已。

“说的好!”

“不愧是愚公!”

……

……

“多谢,多谢……”

愚公不断对众人施礼,口中道谢。

感觉在柳树下待着不短的时间。愚公归心似箭,只好高声喊道。

“诸位,我离家一年多了,现在甚是想家,好想回家。请诸位放我回家,咱们改日再叙,可好。”

村长听到愚公这话,也反应过来,是应该让人一家团聚,便出声驱赶众人,让愚公等人回家。

愚公再次向众人道谢,带着自己家的三个孩子,挑起担子,往家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