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大明:重生太子,力挽天倾
4323600000088

第八十六章 调兵遣将

“到这边来!”

朱慈烺将孙应元招到沙盘前,拿出一根红色的旗子插到了玉泉山的位置。

孙应元看着那代表着敌对颜色的旗子被插到玉泉山,心里就是一惊。

玉泉山可以算得上是顺天府心腹之地,而且他也没有听说边境几个守备千户所有报告敌人入侵,太子这是何意?

不过孙应元转念一想,要是真的有敌人入侵的话,太子也不可能是这副平静的模样。

随即脑海中闪过了玉泉山的地形图,心里已经有了几分猜测,指着插着红色旗子的位置试探的问道。

“殿下,此处可是有矿工动乱?”

“哈哈哈,孙将军果然是料事如神!”

“不错,孤刚刚接到了消息,说是位于石景山玉泉山的各处矿场都爆发了动乱,据说是各处的矿工不堪欺压愤而杀了监工管事暴乱了。”

“而且要不是孤派去万昌千户所的人当机立断的将消息通传出来,恐怕现在孤还被埋在鼓里!”

从朱慈烺这略显了几分冷冽的话音中能看出来,朱慈烺的心情不是很好。

在前来军营的路上朱慈烺已经仔细询问过那边的情况了。

矿工暴动不是一次两次,只不过之前的情况都被当地的守备千户给压了下来。

这次要不是朱慈烺派去的副千户正好在巡视的时候发现了暴动的矿工,并且当机立断的派人将消息传出来,朱慈烺恐怕还要被继续隐瞒下去。

孙应元作为朱慈烺的心腹,自然能听出朱慈烺语气中的不善。

而且朱慈烺话语中暴露出来的信息也让他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发生了矿工暴动不可怕,可怕的是竟然敢隐瞒这个消息。

当初太子召见昌平州内的各级官员的时候,孙应元也见过万昌守备千户一面,印象中那位千户是一个不苟言笑,身材发福的中年人。

这样的人在大明的各地其实很常见,不过因为待在天子脚下而多了几分倨傲罢了。

在面对太子的抽调人手,掺沙子派人的时候这位万昌千户孙应元记得还是第一个响应的,没想到现在竟然做出这事来。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不过这些和孙应元都没有什么关系。

作为太子身边的心腹将领,他除了在打兵打仗上需要自己做出判断外,其他的一应事情都按着太子的命令来就好了。

太子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殿下,既然这玉泉山中发生了这样严重的事情,就不可不察!”

“万一事态失控,导致矿工的动乱冲击到了京城,那就是天大的事情,务必要早点消弭这场暴乱才是!”

“末将愿意带兵前去玉泉山平叛,为殿下分忧!”

看着主动请缨的孙应元,朱慈烺点点头。

“孙将军你的忠心孤明白!”

“不过这件事情不能就这么简单的镇压了事。”

“玉泉山的矿山开采了近百年了,今日这矿工暴乱的事情才传入你我耳中,可这不代表暴乱只发生了今日一次!”

“一次次的暴乱,镇压,这么接连处置下来,矿山中的矿工怨气并不能简单消散,恐怕是越来越重了!”

“眼下本地的守备千户所能捂盖子,但迟早有捂不住的一天,那天,你说咱们不得给他们善后去么?”

朱慈烺这话明显是不想这么简单处理了事,孙应元眼中的精光一闪,问道。

“殿下的意思,是从重处置?”

朱慈烺点点头。

“不错。”

“玉泉山的矿山自正德年间被勘测出来之后就一直开采着,是供应京中工部以及内监各司的重要渠道。”

“本来是官办的矿场,却一次次的发生暴动,显然是其中有小人作祟,孤这次就要去拨乱反正,以正朝廷清明,救民于危难中!”

“况且,以这些地头蛇的贪婪程度来说,这上百年来一直把持着各处矿场,不知贪渎了多少民脂民膏,孤这次就要将他们贪墨进去的全部都吐出来!”

朱慈烺这一番话说的可谓是义正词严,就算是将官司打到朝堂上去,朱慈烺也不惧。

朱慈烺眼馋石景山区的各处矿场很久了,正愁着没有军费养军呢,就有人送上门来。

这送上门来的机会不能白白错过啊!

朱慈烺眼睛一咪,就缓缓开口说道。

“应元,你从勇锐军中挑选一营兵马,再从神锐军中挑选一队炮手,孤要亲自去万昌千户所!”

“是,末将领命!”

朱慈烺的三个亲卫军中的编制还是和大明其他卫所有不同的。

其他卫所中下辖的是千户,朱慈烺的亲卫中是营。

一营从营将到最普通的士兵加起来一共有一千六百多人,编制是比之前庞大多了。

然后一营下辖十几个队,长官称把总,相当于千户下辖的百户。

这次朱慈烺调集一营勇锐军兵马,一队神锐军火炮,去处理万昌守备千户以及石景山之中的矿工暴动算得上是绰绰有余了。

因军营内正值大操的缘故,没用多少时间,孙应元便将相应军队集结好了,随后朱慈烺便带着集结好的军队出发,直奔万昌守备千户所的方向而去。

……

汪文滨在返回集沙河治所之后,同样行动了起来。

汪文滨能做的就是预先将昌平州内可能因为矿工暴动一事而受到波及各衙门部分的主事人选挑出来。

确保这批人被拿下之后,他所挑选出来顶上去的这批人能够第一时间稳定住局势,别让昌平州内的局势恶化下去。

要知道,他和朱慈烺想要动的这批人可是已经盘踞在昌平州内近百年了,关系盘根错节。

都不知道会和朝堂中的那个人能扯上关系,想要尽可能的平稳局势,捞取最大的好处,需要做的各类准备可不少。

好在汪文滨也是一名久经政事的人,历任知县,知府各地主事官员以来,他十分清楚,哪里是关键部门以及重要据点。

控制了这些地方,就不用担心那些人在狗急跳墙的情况下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事情来。

更何况,这次凭借矿工暴动一事来借机发动,乃是他突然出现的良机,以有心打无心,胜算还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