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生活小和尚在人间
4334000000007

第七章 解开内心的疑惑

惠可听完师父慧能的讲解,表示第八识听懂了,脑子没听懂。

慧能老师父看着这个可爱的徒弟,给他来了一段八大人觉经:

为大仙人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冤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大仙人、菩萨大人之所觉悟。

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

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

若大仙人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听完,这看上去不长的经文,惠可感觉自己的前两篇背诵的经典有了。

先是心经,然后是这个八大人觉经。

听完这部经典,惠可感觉自己的很多的认知和观念的错误。

有一句话叫做错误的思维带来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带来错误的命运。

可能我就是有错误的思维吧!

惠可犹豫不决中。

慧能看到徒弟惠可又在发呆?

这孩子难道是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还是胸怀天下,心胸宽广啊!

有难道是....

用他心通去看别人的想法总归是不好的。

慧能想了想,盘腿打起坐来。

盘腿用结跏趺坐。

交迭左右足背于左右股上而坐。

分降魔坐与吉祥坐两种:前者先以右趾押左股,后以左趾押右股,手亦左在上,诸禅宗多传此坐;后者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放于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安仰跏趺之上。

五心朝天是修心进行修炼的一种身体姿势。

包括两手心、两脚心和头顶心,共称五心。

五心向上的打坐姿势按照传统说法,就是五心朝天。

据说,这种姿势有利于经脉畅通和思想的稳定,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双盘座。

还有一种说法:这种五心朝天能更好的和宇宙能量一致,让自己和这个世界形成更好的链接。

禅修是一种把自己的能量频率和世界保持一致的方法,不被外面的事情影响自己的内心的寂静。

“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外界的干扰是一定会有的,我觉得应该是“有应对外界各种情况的能力”,应该是一种丰富的内心吧,对外界能够理解、包容,又有着理性与感性并存的认识。

“有质量”该如何判定呢?

我觉得这句话想强调的是,在应对外界之外又能很好地享受自己的生活吧。

“内心的宁静”和热爱生活、对外界有敏锐感知有冲突么?

我觉得没有冲突,非盲目的热爱生活、敏锐感知外界,能够把内心浇灌得更加丰富,磨炼得更加坚定……

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动,内心永远保持一种清净、自然、祥和。

2小时过去了,慧能从禅定里出来。

看着还在发呆的惠可,给他讲了一个小故事:

在过去,一天一名叫小和尚的人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

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小和尚却无动于衷。

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无法动用悲伤的表情了,于是都来安慰他。

他那略带沧桑的脸上却出现了一丝坚毅。

他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