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生活编辑部:互怼每一天
4505300000001

1.谁主沉浮(1)

编辑部办公室

“哎,余德利,你这又算计谁呢?”

只见一名美女编辑抱着一份杂志,转身关门进来看着正拖着下巴思考,带着一副四边形眼镜的余德利。

一边说一边靠近,居高临下的问道。

余德利右手一指一旁的戈玲,回道:“戈玲,我琢磨出一高招来”

整个人也从开始的沉思状态,转身面对着戈玲,兴奋道,

“既能天天陪媳妇逛商场,又能一分钱不花。”

“还能让她觉得,你对她特别当回事。”

“你是不是每次出门都不带钱包?”

说着戈玲接着往前走去。

“不灵吧!不带钱吧不行。”

“那只能使一回。”

“现在倒好,一出门她先摸我兜儿。”

“那你使用什么招?”

“哼”

“昨天啊!我跟她上隆福大厦。”

“一进门她就瞧上了一条六十多块钱的裙子。”

“你说,不买吧!又得别扭好几天。”

“买吧!”

“跟挖你心似的”戈玲嘲讽道。

“你比她了解我,你听我说啊!”

“绝就绝在这儿。”

“当时啊!”

“我指着一条五百多块钱的裙子。”

余德利边走一边指着前方道。

“跟她说啊,要买咱就买那个。”

“铃、铃、铃”

一旁的座机响了起来。

余德利快步走到座机旁,顺手接起了电话。

“喂”

“是”

“在”

“老刘,你的”

说完,把座机的话筒直接交个了一旁的老刘。

接着,几步走回戈玲身旁。

“那算什么?满大街都是。”

戈玲接话道:“您爱人激动不已。”

“也就一眨巴眼的功夫。”

“一会就含糊了。”

“死乞白咧地往外拉我。”

“说太贵了。”

“诶,你就就坡下驴啊!”

“千万可不能马上就下。”

“当时,我就扒着那柜体。”

“说,买,你嗓子不错。”

“倘若一不留神,要是唱红了呢?”

“好歹咋也得有身演出服啊!”

一旁的戈玲被逗得哈哈大笑。

打电话的老刘对着座机回复道:“我听不见啊!”

身旁传出巨大的聊天声,往聊天方向望了望,闷声打自己的电话。

“我告诉你啊!就这一招,只适用于这同舟共济的夫妻。”

“搞对象可千万别使用这招啊!”

“咳,我怎么告诉你了。”

“我应该告诉李东宝。”

戈玲几步向余德利靠近。

“诶 ,余德利。”

“你知道你这姓,搁在古汉语当什么讲吗?”

“余当“我”讲”

“是啊,搁在一块堆儿。”

“就是“我得利””

余德利微微笑着抬起笔指了指戈玲,笑了起来。

“你爸爸真没给你去错名。”

“那我开心啊?!”

老刘接着电话对这边喊了句:“小点儿声,行不行啊!”

“诶、诶、我是《人间指南》编辑部的刘书友啊!”

“诶、对对对对。”

“哎呦,那您太客气了。”

“就叫我小刘吧!”

“哎,当然是小刘啊!”

“我比您也大不了多少。”

“老刘,你干嘛跟谁都低三下四的”余德利有些愤愤不满。

“这文明礼貌啊!得掌握个分寸感。”

刘书友用手按住话筒,转头和余德利说道:

“这是老王,王林”

“我跟他约了一篇稿子。”

余德利激动的举起手指着刘书友喊道。

“那孩子还没有我岁数大呢!”

“你要这样,明儿我也管你叫小刘。”

“你懂什么啊!”

“哎、哎、我不是说您。”

“我哪能说,说您啊!”

“我是想问问那篇稿子怎么了?”

“哎,这字数多了少了都不行。”

“哎,我说了不算。”

“哎呦,那可就难了。”

“那好,那好,那回头再说吧。”

“好、好、再见啊!”

刘书友笑着说道。

这边放下电话,边走边埋怨道。

“哎呦,真要命!按说这写小说的。”

“凑个字数,应该不算难啊!”

“老刘,咱没必要那么死性。”戈玲回应道。

顺手拿起了杂志看起来。

起身往刘书友的桌前给自己的空杯子倒水。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凑字数的文章谁看啊!”

“再说也没法写啊!”

“怎么没法写啊!”刘书友抬了下头回答道。

“你看看我组的稿都是这样。”

“工作嘛?就应该有责任心。”

“不然的话,要咱们当编辑的干什么啊!”

戈玲水杯装好水,把盖子拧好往自己的岗位上赶回去。

牛大姐走了出来,认真答道。

“编辑不仅在字数上,最重要的是政治上把好关。”

“你们年轻人啊,要好好向老同志学习。”

“将来还靠你们接革命的班哪。”

戈玲一脸不在乎说道:

“是是是,我这不正琢磨着”

“怎么介绍服装款式吗?”

牛大姐一脸的笑意回道:

“这还用琢磨,哎,搞宣传工作,没政治眼光不行。”

“你们年轻人啊!”

“就知道打扮,赶个时髦。”

牛大姐一挥手教育道:

“哎,过去的列宁装,有什么不好啊?!”

“哪像现在啊!花里胡哨的。”

“我就看不惯那些奇装异服。”

戈玲无奈的放下杂志。

“您又说岔了?谁说奇装异服了。”

“这不是向您请教,如何介绍服装款式吗?”

牛大姐轻蔑一笑。

“介绍服装款式,也得有个政治倾向。”

“哎,你看,我这种衣服就不错吧!”

边说边向戈玲解释自己的衣服。

“它体现了劳动人民,朴素的美德。”

说完,还臭美的拉扯了下自己的衣服。

戈玲看到后,起身向牛大姐展示起自己的衣服。

“您看,我这服装,算不算高档。”

“怎么介绍?”

牛大姐拉这戈玲的衣服说道。

“那就应该这么写。”

“这种高档服装,款式独特,价格昂贵,一般劳动人民不大适用。”

“个体户穿的居多。”

“哦,我知道了,您的意思是说:“个体户不是劳动人民。””

戈玲摇头辩解道。

牛大姐反应到这话不对,开始阴阳怪气的回答道。

“我说了吗?那当然是了。”

“可是他们钱多。”

“哦,那我钱少,就不能穿这衣服了?”

余德利听不下去站了起来。

快步走到两人边,“这不抬杠吗?”

“牛大姐说不能穿了吗?说了吗?”

边说边敲了敲戈玲的胳膊。

戈玲后退一步,也不说话。

“连我都听明白了。”

“牛大姐那意思说啊!不管是有钱的没钱的,只要是穿上高档服装就不能再算劳动人民了。”

“是不是,牛大姐。”说着还把脸凑了上去。

牛大姐一脸正色道:“你这是歪曲”。

“我的意思是不管写什么文章,内容都必须健康向上,这么说不对呀?”

“对,对啊!”余德利肯定道。

“我这不帮着您批评她呢吗?!”

牛大姐气的看起了手边的杂志。

戈玲一面歉意道:“你要是早这么说”

“我也不跟您抬杠了不是?”

牛大姐被气的不轻。

“你听听,你听听,他们这不是成心吗?”

刘书友回了句“你也是,你扯这些个还能扯的清楚啊?”

“这不管写什么,关键是得有人写。”

“现在组个稿都这么困难。”

“我哪有心思跟你们扯什么服装啊?”

牛大姐语重心长的说道“老刘啊!你也是。”

“都工作那么多年了,也不是不知道那句话。”

“工作是什么?工作就是斗争。”

“那么好组稿还要你这个编辑干什么?”

戈玲插嘴道:“要说啊!也不能全怪老刘。”

“现在这稿啊是难组。”

“没名的,咱们看不上;有名的,又看不上咱。”

“现在杂志又多如牛毛。”

“也就是咱们自己把自己当回事。”

余德利总结道:“其实啊!归根到底就一个字:钱。”

牛大姐抬头回了句。

“钱,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对,对对对,钱绝对不是万能的。”

“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您不信,只有咱把稿费提上去,马上就有自投罗网的。”

“咳,还是自己人。”

话音刚落,门外走进一人。

李东宝看了眼大家,来到自己的工位放下单肩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