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传奇第二次战争
4558600000006

困难时期的西欧地区

在两次世界大战的过渡期间,很多英国人都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视为一场错误的战争。他们认为,在对外事务之中,派遣一支大规模征募部队去参战并在一场大陆战中牺牲,这在历史上并不是英国习惯做的事情,因此也不愿意重蹈覆辙,尤其是越来越明显的事实证实,凡尔赛和约本身并没有最终解决欧洲的问题。而为了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英国的资源几近耗尽。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之中,英国政府也看不到希特勒在欧洲的崛起。

一些参战国也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凡尔赛停战协议实际上是不公平的。一些人甚至觉得,让德国恢复其国际地位,并处于希特勒的领导之下,这样至少可以促使共产主义的威胁只局限于苏联一个国家。

总体而言,在1939年之前,英国一直避免与法国的紧密合作关系。这带来了双重效应:一方面防止了另一种“大陆义务”,同时也保持了与帝国自治领国家的关系,后者并不愿再度被卷入欧洲的麻烦。英国与法国的合作失败在1935年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同年4月,在斯特雷萨会议上,英国加入了法国与意大利的行列,并共同谴责德国对《凡尔赛和约》的违反行为,但在两个月之后,却单方面与德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并在该协定中允许德国做出进一步的违反和约的行为。

法国的不情愿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法国带来的人口与物质代价,都是巨大无比的。虽然在战争发生前,法国的人口曾一度被德国追上,并且法国的经济也谈不上如何繁荣。在两次世界大战间隔期间,人口与经济的继续低落进一步催生了政治上的不稳定,以至于政府组建了又下台,下台了又组建。法国于1914年全身心地投入到战争中去,并希望能够以此获得进攻上的优势。但是,到20世纪30年代,局势发生了转变,在危机中做出的任何形式的军事回应都成了不可能,除非法国能够寻求到一边倒的热忱国际援助。

侵占埃塞俄比亚与西班牙内战

1935年,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入侵,第一次清楚揭示了英国和法国已经变得多么软弱无能。而日本也已经证实了国际联盟的形同虚设,虽然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行为遭到了国际联盟的谴责,但是其依然一意孤行、视若无睹。在英国和法国领导之下的国际联盟,对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意大利给予了制裁,但是在尺度上一点儿也不严苛。石油供应并没有中断,而意大利的军用运输船依然可以在苏伊士运河自由出入。不到一年,制裁又被撤销了,而那时候的意大利已经完全侵占了埃塞俄比亚。

意大利和德国曾经因为其不同举措所招致的反对声而紧密团结在一起,虽然这些措施最后被证明是毫无效果的。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一过程得到了确证,并达到了下一个主要发展阶段,即于1936年7月开始的西班牙内战。

德国和意大利都给西班牙的右翼民族主义起义军提供了极大的援助。苏联则给西班牙的共和党人提供了相对较小的帮助,但是法国极左的“人民前线”政府则拒绝给出任何援助。英国对外部力量干涉西班牙内战做出了谴责,但是并没有对自己的言辞做出任何实际行动上的支持。

这场战争的另一个意义,就是各方都可以从中汲取很多经验和教训。法国和苏联获得的经验是,坦克在战斗中并没有像一些人原本想象的那么势不可挡;德国对局势有了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利用西班牙作为测试的战场,从而对新式空战与地面支援技术事先予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