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重生之寒门才子
4721500000005

采莲曲

“无债一身轻”。

早上起来张峰就到了胡掌柜哪里,把欠胡掌柜的钱给了他。

胡掌柜很高兴棺材的钱收回来了,也很惊讶,惊讶张峰居然能把钱换上,惊讶张峰的改变。

回家的路上张峰顿感一身轻松,向家里走去。

回到家里看到圆圆在院子里玩, 母亲和妻子在做女红。

一种幸福感悠然而生,想到后面的人生张峰感觉责任的重大。

张峰回到书房去抄书,虽然距离交稿还有一段时间。

但是,总不能让别人催吧。积极主动总是没错的。

同时,张峰也意识到抄书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想要过上小康生活必须要走科举的道路。

原主的记忆里时读过四书五经的,然而并不是很用功。

不过张峰的前世,对古汉语研究颇丰,当然对四书五经理解就更深了。

张峰从书柜的里面找到了这些书籍,上面飘满了灰尘。

可想而知,原主该有多么不喜欢读书。

这几日张峰躲在书房,加紧赶着进度。

夏静静把张峰的变化看在眼中,心里也莫名的感到一份安心。

尤其是圆圆跟爸爸的感情就更进一步了,现在还时不时叫爸爸,这可把张峰乐坏了。

因为每次写作之余,张峰都会逗逗圆圆。

陪她一起做游戏,小家伙也变得开朗起来,日子正想着红红火火方向迈进。

就这样过了五天。

抄书的活也做完了,看看自己写的正楷,心里顿生满满的成就感。

早上,张峰吃完饭,交代了一下夏静静。

“爸爸到镇上给圆圆买糖吃,在家要听奶奶和妈妈的话哦”。

张峰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摸着圆圆的你脑袋。

小女孩开心的答应着,一想到有糖吃,小家伙就很开心。

来到了镇上,张峰直接奔着书店。

“吴掌柜,这些是您要求抄写的内容”。

张峰双手递上抄写的内容。

吴掌柜打开抄写的内容,看到工工整整写的内容。

心里很是欣慰,嘴角挂着微笑。

看到张峰恭敬的态度,就更是开心。

说着又把几件任务交给了张峰, 这次任务不错能整个1两多银两。

张峰感谢了吴掌柜,就退出了书店。

出来看看太阳,发现时间尚早,张峰穿越之后还没有好好的逛逛这边。

这次难得得空,就打算逛逛这边。

走在街上看着街上人流如潮,张峰感觉自己像一个过客,但是又实实在在存在着。

正前方有一家酒楼,酒旗飘飘,张峰前世看了很多古装电视,对立面的酒馆印象特别深。

这次过来整好参观一下。

跟随其他人鱼贯而入,进去之后里面。

大堂里面人熙熙攘攘,甚是热闹。

酒店分为三层, 大堂主要是一般的人吃饭喝酒。

二楼是一些高级的客人,或者尊贵的客人。

三楼就更贵了,能在三楼喝酒。不是达官贵人就是名流乡绅。

也有可能是一些读书人,名人等。

张峰就走到了二楼,找个靠窗的地方坐了下来。

坐下来不久,小二就过来送来一壶茶。

“客官想喝点什么或者吃点什么?”小二问道。

张峰毕竟初次在外面酒楼里吃饭喝酒,对这边的消费水平不甚了解。

“这边随意吃点,大概要花费多少银两?”。

张峰问道,眼睛不时地向周围观察。

周边的座位上,穿着都是比较考究,一看就是家境殷实的人。

“回客官,这边一个人不多也就一两左右”。

小二不紧不慢地说道,上下打量了一下张峰。

看张峰的穿着就像没有多少钱的,所以也没干说多怕吓着他。

“这么贵,还好我提前问了”张峰心里想着。

一两银子够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吃上很久的。这个时候张峰急忙找个借口准备开溜。

小二好像看出了张峰的境况,想奚落一下张峰。

“客官您慢走!”声音故意放大了一倍。

这是二楼在座的客人齐刷刷的向这边看来,有的指指点点,有的哄堂大笑,不一而足。

这个时候在桌子里面坐着的有三个书生一样的客人。

赵君山,王富贵,刘叶海他们三个是镇上的读书人。

赵君山是赵家一支的族人,家境不错,属于公子哥类型,家里寄希望颇大,平时不认真读书,总是得过且过。倒是喜欢结交读书之人。

王富贵,刘叶海两个属于一般读书人家,是两个不学无术的,喜欢溜须拍马的人。

看到张峰从二楼下去,就跟着起哄。

“刚刚那个人是谁?”赵君山问道。

“他就是柳下村的张峰,平时一副穷酸样,丢我们读书人的脸”。

王富贵回答者,眼睛时不时看向张峰。

赵君山一听是个读书人来了兴致。

“二位稍作,我去去就来”说着就跟着张峰下到了一楼。

“张兄,请留步”。

赵君山一边说着,一边对张峰拱了拱手。

“敢问这位兄台是?找在下有何事?”。

张峰满脸疑惑看着赵君山问道。

“我这边有一笔买卖不知张兄是否感兴趣?”。

赵君山直截了当,直奔主题。

“说来听听”张峰问道。

“在下想出50两,购买阁下为我写一首诗,不知如何?”赵君山说。

张峰一听50两,顿时来了兴趣。这可是好大一笔数字哈。

“敢问赵兄以和为题?”张峰问道。

“以荷为题”赵君山回答。

“好”张峰答应道。

赵君山赶紧命小二去笔墨过来。

只见张峰提起笔,沾满墨水,一气呵成写到: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一首《采莲曲》就呈现在赵君山面前。

赵君山拿起这首诗读了感觉非常好,就让下人把钱给了张峰。

临走时候嘱咐张峰,此事不可对外宣扬,就当是我做的。

看在钱的面子上张峰满口答应。

又赚了一笔钱,张峰感觉自己极有成就感。

话又说回来,赵君山为啥这么着急找人代写诗词呢?

原来是这样的:

赵怀德要回来了, 赵怀德赵家的族人长辈,在朝为官这次回家一是要祭祖,而是要考一考家族中这些后辈年轻人,有没有能力品行凸出的人选,就给族里的后辈出了一道关于荷的题,让他们每人作一首诗,那给自己评评。

赵君山的父亲是赵家最大的一支,得到这个消息,一心要儿子在赵怀德面前露露脸,为了以后在族里能够有一定地位,就逼着儿子写诗。

赵君山这也是病急乱投医,找到了张峰。

不曾想这事情还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