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典仙缘修仙不如养猪
4981800000027

第二十七章 大雪

吴不顺愣了好几分钟,意识到任青凝绕这么大弯子是想说服他们种地。

粮食作物长成不是一朝一夕,他们如果在这种地,就意味着要待上起码一年的时间,期间若是出了什么变故,田地带不走,只能白费力气。

任青凝也不需要立马逼吴不顺给出答复。吴不顺不知道的是,任青凝褥赵家羊毛最重要的原因是集粮,几万张嘴巴太多,正好赵家那有粮食,所谓有便宜不占白不占,来都来了。

反正她迟早有办法说服他们在这种地。

几天过去,大棚里的豆芽也差不多发好了。

掀开布料,只见里面是一大片嫩黄色的豆芽,密密麻麻,根根都长得无比漂亮健壮。

大大的超出了预期,谁家豆芽在大冬天能长这么好的?

任青凝用实际行动证明,就是能。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这些豆芽非常鲜嫩好吃,比以前吃过的都美味。

晚上吃饭时,最受欢迎的不是肉类,而是豆芽。

任青凝也摘了几把豆芽回家,切上几节藕,配上地窖里储存的大白菜,还有一些肉和豆腐,用香辣香料和猪油炒香,做了一锅精减版火锅。

那香味从锅里飘出去,引得外面的士兵口水连连。

“我去,什么那么香,老张你们还在煮什么?”

“没有什么了啊,不都在锅里嘛。”

“你们狗娘养的不会是开小灶吃独食了吧?”

找了好一会儿,他们才发现香味是从公主住的院落里飘出来的。

这个世界还没有火锅麻辣烫这种东西,任青凝试了一把,真把火锅弄出来了,虽然味道不如现代的浓郁,但好歹有那个味儿了,任家人也吃得非常新鲜开心。

“哼唧哼唧……”

猪圈里一头逼一头兴奋,什么东西那么香?

就连窝里的小麻雀都探出头来张望,被任和注意到了后,又嗖地一下把脑袋扭开,装作一点也不在意的样子。

任青凝和家人们吃了一顿香辣俱全的火锅,吃得心满意足。

炒香的火锅料还有大半没用,任青凝把这些火锅料给了早在门口眼巴巴守着的士兵手里。

“参见公主殿下!”

“早说了不用多礼,”任青凝撇撇手,把做法跟他们说了,“这些给你们厨子……”

士兵们如获至宝,捧着火锅料送去了伙房。

任和收拾餐桌,泥炉上的锅里还有些吃剩的残渣汤水,他们家穷苦节俭了那么久,是倒了还是留着以后还能吃,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看着任和犹豫的样子,小猪们大声哼唧彰显存在感,“别扔!别扔,给我们吃!”

落在任和的耳朵里只是吵人的猪叫声,他想起今天还没喂猪,于是先把手里的碗筷拿去洗。

任青凝道:“哥,猪料备好了吗?我拿去喂猪!”

“不用,待会儿我去吧。”任和有些不太自在道,刚开始知道自家妹妹是公主,那几天他和家人们都跟木头一样僵着放不开手脚。任青凝倒是和以前一样没什么变化,依然和他们同吃同住,这些天稍微习惯了点,但还是下意识地不敢让她干活。

“没事,我闲着也是闲着。”任青凝拿起装猪食的桶来到猪圈边,“饿急了吗?来开饭了,今天的食材比较丰盛哦。”

天冷地上寸草不生,不能每天带它们出去望风觅食了,任家每天就拌些杂粮之类的当猪料,天天都是那几样,猪都吃腻了,吃过几口就不肯吃,可愁坏了任和,怕它们生了什么病。

今天丰富了点,有莲藕皮豆渣和一些菜叶子。但小猪们依然不满意,哼哼唧唧就是不下嘴。

正好任和拿着装着火锅汤汁的锅出来,小猪们立刻骚动起来,就像是苍蝇见了白米粒,冲着那边直哼哼。

任青凝乐了,“那可是猪油,再残忍也不能吃同类啊。”

“呼呼呼!”长得像猪罢了,我们又不是猪,有什么不能吃的!

任青凝干脆拿过那火锅,“真要吃啊,好吧。”

汁水哗啦啦倒进猪槽里。

小猪们一拥而上吃得很欢快。

任和来不及阻止,无奈道,“那很辣,猪能吃吗?”

“吃得挺开心的,”任青凝说,“多吃点,多长点肥肉啊。”

小猪们动作顿时一滞。

旁边响起一声轻笑,小猪们一动不敢动了。

从那时起辰殊元便一直呆在附近,以透明人的方式存在着,只有任青凝能看见他,在屋檐上,在树干上,平静地注视着一切,又好像什么也没看,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任青凝和他打招呼,“辰兄,吃过饭了吗?”

“嗯。”辰殊元应了一声。

任青凝说,“辰兄真是神仙般的人物,整天吃风饮露,天为席地为盖,潇洒。”

辰殊元面不改色:“你要是羡慕,你也可以。”

任青凝忍不住笑出声,“不了不了,我是个俗人,喜欢柴米油盐的生活。”

过了一会儿,任青凝开口道,“等风雪过了,要换个大点的院子,这里住得不太舒坦。”

辰殊元表情平淡,对此没什么反应。

任青凝继续说,“我看中了一座山头,到时候在那里建个园子,种上些药草,蔬菜,和花朵,然后再养些可爱的小动物。”

是很多人向往的田园生活了。

“喏,就是东边那座山,”任青凝指着龙蜷山的方向,“你觉得怎么样?”

辰殊元:“……为什么跟我说这些?”

任青凝理所当然:“因为只有你能听我说啊。”

辰殊元跟不上任青凝的思路,“……别人也长了耳朵。”

“但他们都是普通人,”任青凝说,“你不一样,你在我心里是特殊的。”

辰殊元心口微动,面上依然淡淡,“嗯。”

任青凝说,“你一定懂我需要怎样的园子。”

辰殊元现在不懂,但在不久的将来,他懂了,比谁都懂。

翌日清晨,推开门,窗户一片白茫茫。

去年没有落的雪似乎攒到了今年,要一个劲儿得下个痛快。

温度下降得极快,控制在比室外高十五度左右的任家都能感觉到入骨的冷意。

小猪们挤成一团在圈里瑟瑟发抖,任和看着不忍心,将它们抱回了自己房间,圈了一个猪圈,反正小猪们特别爱干净,猪圈都不需要怎么打扫。

天天往外跑的小麻雀也呆在窝里一动不动了。

任青凝将温度又调高了点,这场雪比预计的还要大,还要冷。

最难熬的是住在军帐里的士兵们,温度降得太快,病倒了不少人。

而且这还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粮草并没有全部带在大军身边,毕竟小小的桃源村不可能容得下几万将士,积雪让道路寸步难行,桃源村附近多山,必经之路遭遇了山体滑坡,将一节路彻底堵死。

早上派去的一只军队两手空空,灰头土脸地回来。

随身带的这些粮食顶多撑七天。

暴雪,风寒,粮食和保暖物资短缺。一个接一个困难砸到吴不顺脸上。

好在这些天公主殿下带他们四处搜刮的食物还够他们撑几天。

希望雪势能减小,不然时间久了 他们的帐篷也会被风雪淹没。

这种时间,任青凝让人在军营支起几口大锅,白雾腾腾,让人嘴麻的苦涩味飘荡到了每一处。

吴不顺看着他们公主殿下有条不紊地拿出药材,配药熬煮,盯着让每个士兵都喝下去,很难想象她究竟是哪来那么多药的,她又怎么懂岐黄之术的。

当然是任青凝去赵家拿的,赵家家大业大,各行各业都有涉及,说是县里的首富都不为过。

士兵们一脸苦相地看着锅里可怕的汤汁。

高大娘把每个碗都装得满满的,“快点喝啊,别挡着下一个!”

“大娘那个,其实我身体坚朗,没病就不喝了吧,喝了也浪费。”

高大娘眉头一皱,又用汤勺灌满一碗,威胁满满的眼神压着眼前人高马大的汉子。

汉子倍感压力,这大娘真是比他亲娘还可怕,“我喝我喝!”

喝过药后,那些感染风寒的士兵们明显感觉到了效果,症状在慢慢减轻。

保险起见,任青凝还是把感染风寒的,和没病的隔开,等确认不会传染后才能放病患回去。

一开始患病的士兵不大乐意,凭什么被一个小丫头安排,但喝过药后切实感觉到在转好,也没法说什么了。

风寒控制了下来,没有造成大范围传染患病。吴不顺和一众军官都松了口气。他们带兵打仗的不止怕打不赢敌人,也怕自己手底下的兵吃不饱饭,怕生病病倒一大片,那样不用敌人打了,直接就输了。

一边控制着病情,还要把粮草弄进来。

进村的路不止一条,但要绕比较远,而且山沟沟还多,不好走,万一路上又遇到麻烦,连人带粮都要载进去。

吴不顺带着人,先试着清理路况,实在不行再做绕路的打算。

结果去的第一天上午就把路给打通了。

将士们都说是上天眷顾,第一次山体滑坡堵了路,非常难搞,之后再去看又滑了一次,阴差阳错引来了山泉,高低落差大,山泉如溪河般奔涌有力,他们便借助山泉的力量冲开了大半堵路的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