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典仙侠不死于人间
5415800000004

第四章 鼎教

“张老爷子,村北那厢怎的这般热闹?”

老者依旧伫立,似未听见有人对他说话,于是近旁对他说话的年轻人又对着他大声重复了一遍。

老者这才听闻,朝北望了望,捻须道:“那厢啊,那是藏碧山上的活神仙下山来开坛布道了。”

说话这老者六七十岁年纪,教书先生模样,望着村北那厢人潮,叹道:“老朽这辈子可还没见过神仙啊,好人小哥,咱们也去瞧瞧?”

与这张老汉言语的乃是个青年男子,约莫二十七八岁年纪,在这竹海数个村落里,这人也算远近闻名,因其宅心仁厚,平日甚好助人,是以众人都叫他“好人”。

一口小四方桌大小的青铜小鼎,立于村北开阔平地之上,周遭围着十数名身着红黑道服之人,这些人当中,有的身着红色道服,有的身着黑色道服。鼎教教众,皆如此着装。这鼎教,乃是发端于竹海之地的教派,其总坛便在这竹海藏碧山中。竹海地处神州西南一隅,兴起于这边蛮之地的鼎教,历来便为江湖上主流的名门正派视为邪魔外道。

眼下如此布置,似是开坛祭祀。蓦地,只听呼一声,青铜鼎之下忽而生起火焰,将周遭聚过来看热闹的村民唬得一阵轻叹。正当此时,侍立青铜鼎周遭的鼎教弟子外侧,另有三名鼎教门人,这三人着装与围绕青铜鼎的教众有所不同,这三人身着的乃是红黑二色道服,观其装束明显高于围绕青铜鼎的教众。只见这三人手捏法诀,中间一人则口中念念有词:“天地为炉鼎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

一段经文念罢,鼎下火焰烧得似乎更盛了些,此刻鼎上亦冒出滚滚水气,一股异香自鼎中飘散开来,围观村人闻者皆觉心旷神怡,那三人中间念经文者继而朗声宣道:“太古以来,神人离世,天地隔绝,圣法不存于人间,世间遂灾祸遍地,毒魔肆虐,世人疾苦深重,不得康乐,世间虽恶浊,然正道未绝,我教感天之正道而生,以拯救黎民为己任,本教以竹海藏碧山为祖庭,山下百姓之安危,便是我教之安危,山下百姓之苦乐,便是我教之苦乐,是以今日鼎王却魔阵甫成,便下山来开坛布阵,为父老乡亲治病退魔、除疾消灾!”

待他宣罢,早已聚集成群前来观望的村民多有拊掌喝彩,他上前一步,接着说道:“在下是鼎教藏碧山人,此番我等乃是为乡亲们祛病消灾而来,是以众位乡亲,若是有甚病痛的,便上前来吧!”

众人闻言,相互议论纷纷,不多时,一跛脚的村人撑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上前来,自顾自说道:“我这腿摔坏有几年了,村里那郎中不顶事,一直便没治好我的腿,前些日子又来了个郎中,给我上了点药,也不知有没用处,今日撞见山上的活神仙下来,那便给我治治腿吧!谢啦!”

说罢,往鼎教教众摆成的法阵前站定,藏碧山人笑道:“这位老哥,便先站立这厢,稍候我等便开始炼药,为你等驱魔祛病。”

话音方落,这时又有一人上得前来,只见这人手持一根小竹棍,摸摸索索地走上前来,险些走偏,还是藏碧山人左手一人将他扶住,引至法阵之前。这人方一站定,便说道:“我本是个养蜂的,一日不慎被蜂子蜇瞎,成了个瞎子。听闻你们这些个山上来的活神仙有大法力、又心善,便恳请神仙治治我这眼吧,我想看啊!”

藏碧山人道:“请这位老哥站定此处,我等稍候便来施法祛病。”

那盲者连声道谢,直呼神仙道君。

“道、道、道……道、道君!在、在、在……在、在下素、素、素……素、素来口吃,还、还、还、还请道君为、为、为在下祛、祛、祛除此病!”不知何时,一人上前来,如此吃力地道完。

此人吃力地说罢,周遭村人一阵哄笑。“你这结巴,当真好笑!”

“哈哈,怕是神仙也治不好他这结巴……”

这时,藏碧山人却伸手示意众人安静。“众位乡亲、众位乡亲,且听我一言。”

他语气虽缓和,却透着一股不可违抗的气势,众人旋即安静下来,待听他言何。

“在我等鼎教门人看来,这世上之人皆乃血脉相连的兄弟姊妹,是以这位兄台口吃严重,我等非但不能耻笑他,反而应该多多体恤。”

他一语言罢,稍作停顿,接着道:“好,眼下鼎中药已炼成,因药物分量所限,今日便仅只得医治三人,其余若还有染病患的,便待下回吧。”

这时,围绕青铜鼎的鼎教教众收起法诀,只见那口鼎下的火焰立时便少了势头,很快便熄灭了。此刻,藏碧山人身侧鼎教门人递上一套针具,藏碧山人自当中取出一支细长银针,行至青铜鼎之前,将银针在鼎中蘸了蘸,但见鼎中的药汤呈茶色,眼下正冒着腾腾热气。

藏碧山人将银针自鼎中抽出,行至那三人跟前,他看向最右侧的口吃之人,似是要自他开始。藏碧山人一只手举起银针凑近那口吃者的颈部,那口吃者见状身子不由向后缩了缩,与此同时藏碧山人另一只手扶住他肩膀,示意他勿惊慌,随即将银针缓缓扎入他颈侧,稍作停顿便将银针抽出,那口吃者手摸颈子一侧:“道、道、道爷,这便好了么?”

藏碧山人笑着拍拍他肩膀:“好了。”

待换了一支银针,便又行至青铜鼎,在鼎内的药汤中蘸了蘸,旋即走向那瞎子跟前,那瞎子似察觉有人走近,遂不大自在地微微左右转了转头,藏碧山人双手将他扶稳,道了声“勿动”,接着便将银针轻轻刺入他眼睑,随后缓缓抽出,示意瞎子:“好了。”

瞎子闻言,伸手探摸自己眼部,藏碧山人道:“待深深吐纳几口,便睁眼看看吧。”

瞎子忙对着他点头回应,那藏碧山人却已走开,又换了银针,在鼎中上好药,来到站在三人最左侧的跛子跟前,这跛子眼巴巴地等了片刻,见藏碧山人终于走到跟前,忙吃力地躬身笑道:“道爷,这一针下去,便可好?”

跛子这般问了句,也是道出了周遭众人心中的疑问,藏碧山人并未答他话,只是蹲下身子,将针刺入他跛的那条小腿,末了起身,双手扶稳他身子,随即取下他拐杖,远远一扔,跛子惊慌之下正欲说话,藏碧山人却道:“用不着了,稳住身子,走走看吧。”

说罢便松开手,那跛子整个身子晃了晃,摔倒在地,“哎哟!道爷,我这不还是走不好么!”

藏碧山人哈哈一笑,却已走开,“你这是久病初愈,一时怕是还没转过来。”

周遭围观众人正自议论纷纷,忽见那瞎子大喊:“看见了,看见了,我看到了!”

众人看得真切,那瞎子真的睁开了双眼,但见他双目满是精光,炯炯有神,哪里还像个瞎子,只见他左顾右盼,四下张望,低头看地,举头望天,最后竟情不自禁发出一阵大笑,连呼“看到了”。他转身对着旁边的那口吃者,指着他道:“你个刘结巴,也来这丢人现眼了,哈哈哈哈!”

那刘结巴当即一手抓住瞎子手臂,一手指着他鼻子:“便许你来,便不让我来吗,你不也来丢丑了吗?!臭瞎子!”

这刘结巴对着瞎子劈头盖脸地方一骂完,便“咦”了声,似乎觉着哪里不大对劲,看看瞎子,又看看周遭。“诶?!他不结巴了!”众人道出异样,对其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我、我不结了?!真不结了,哈哈哈哈!我总算可以好好说话了,真是苍天有眼呐!”刘结巴又惊又喜,不禁大呼大喊。

适才摔倒在地的跛子,见此情景,不由摸了摸自己原本跛的那只小腿,试着伸直,见能伸直,便试着站起身来,只见他小心翼翼地站立起来,最后竟能站起,而且,他甚至还觉着,这只原本跛了的腿,眼下竟觉着格外有力。跛子,或许眼下已不能叫他跛子了,只见他亦与另外两人一般,惊喜于这般不可思议的际遇。

惊喜兴奋罢了,三人一齐拜在藏碧山人身前,齐声道谢,千恩万谢之余,更求藏碧山人收其入门,便想拜入鼎教门下。藏碧山人扶他三人起身,正色说道:“本教此番下山,非是为着招揽门徒而来,而是为着治病救人,若你等真与我教有缘,日后自会再遇,可眼下,我教是不会收你等入门的,便先起身吧,莫在拜了。”

此时,周遭围观之众早已沉不住气热论纷纷,有些个毛病的,更是纷纷上前,央求藏碧山人出手医治,一时间,竟将藏碧山人与左右围在中间,围得水泄不通,一众鼎教弟子不得不奋力将众人推开一道口子,藏碧山人对众人道:“众位乡亲,今日药已用完,改日我教还会再下山来,为乡亲治病解厄,今日便到此为止吧,咱们改日再会。”

说罢,在众鼎教弟子拱卫之下,藏碧山人等人终于走出人群,临走之际,藏碧山人手指空地上的那口青铜鼎对村民嘱道:“这竹海之地,偏僻荒凉,人烟稀少,似这般所在,人气薄弱,难免为阴邪之气所乘。这鼎乃本教祭拜神明、炼制丹药之物,灵力充盈,乃通神之器,便置于此处,可辟邪镇妖。”

村人又是一番拜谢挽留,那鼎教教众却告辞而去,只见他们打着幡旗,奏鸣着悠扬的乐曲,列队远去,隐没在山林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