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事历史传奇朱灿的唐朝生活
55200000021

第二十章 死局

看着朱灿惑然的眼神,朱炜一声叹息,回头慢慢走回到矮几旁坐了下来,对朱灿招招手。

“灿儿,你自幼我便不允你入我青羊观门下,记得你年幼时观主他老人家看你天资甚佳,为你说项也被我拒绝,便是因此……你可知如今观中真正主事的是那位?”

“听说观主他老人家近几年来多不管事了,观子里的大事多出自通明真人……啊,孩儿记得通明真人俗家便是姓杨……难道?”

朱炜点头:“正是杨师兄!二十年前,观子里迫于董家权势压力,将傅、鹿、杨等几人逐出师门,在逃亡过程中,这三人同生共死,却又各有机缘,武学修为大进。后来董家灭亡后,傅道人和鹿道人均不愿再回观中,只有杨师兄重回了门中。有了逃亡中的患难交情,当时我拜入观中,就多亏杨师兄在观主他老人家面前说话,后来我入门之后,也多得杨师兄照顾,说来你老爹我当年一普通弟子,能从观中道俗千名弟子中出头,从杨师兄哪儿获益匪浅!”

“你是说……”朱灿倒吸了一口凉气!

“以傅、鹿二位和杨师兄的交情,更远在我之上,大梁图蜀,这是何等大事,这鹿道人怎么可能仅仅来见我一人?”朱炜冷笑:“我就说前些日子杨师兄老在试探我口风,恐怕他这些年来与傅、鹿定有联系,早就倒向了大梁!”

叹息一声,端起茶盅:“我朱炜白手起家,十余年来便成就了偌大的家业,到如今在蜀地也算得上头面人物,在世人面前风光一时。可你老爹我看起来糊涂,可心中明白,我朱家这一切万万离不开观子里的全力支持,若没有青羊观,嘿嘿,姑且不论那群秃头,快哉堂、巴蜀联盟、川帮……平日里称兄道弟,背地里谁不对我虎视眈眈?所以这些年来,我也尽全力回馈观子里,到了如今,不管我愿不愿意,在世人眼中,我朱家和青羊观均是一体的,荣辱与共啊!”说着朱炜伸出一根手指:“就算不说杨师兄这些年来对我关照的恩德,只要观里倒了过去,我朱家都只有一条路可走!此仅仅乃其一!”

不理朱灿,伸手将已经半凉的茶汤一饮而尽,放下茶盅:“灿儿你可知道我为何坚持不允你拜入我青羊门下?天下无人不知当年文皇帝建隋得了佛门大力支持,自文皇帝登基以来,这天下格局便是佛兴道抑。如今佛门势大,而李唐要得天下,必得佛门支持无疑。据传秦王妃长孙氏一脉,便是出自佛门一非常重要的门派,更有甚者,传闻秦王妃长孙无垢小字便为观音奴,嘿,若我所料不差,这秦王李世民便是佛门选择的第二个文皇帝!若真大唐得了天下,佛道两门此消彼长,蜀地哪还有我道家弟子立足之地?我朱炜出身道门,欺师灭祖、向佛家屈膝么,我纵然一商人,却也万万不能,但又不愿你受此拖累,所以坚持不允你入门!”

顿了顿,从怀里取出一张帖子,仍在桌上,夷然道:“今日晨间,这长孙一脉便有重要人物到了我成都,今日夜宴便要遍邀我蜀中各大势力,想来是立威来了,你老爹我这也得了张帖子……他李唐为何公然以一佛门弟子为代表来蜀地?自然是我巴蜀地方势力过大,加上少数民族众多,民风彪悍,桀骜难驯,致使数任守臣不治,如今唐梁之战、唐郑夏之战均到了关键时刻,稳定蜀中这个大后方势在必行,少不得借佛门力量来打压蜀中各大势力了,我青羊观既为道家大派,定是首当其冲。我朱家要在此重压下生存,不得已也得借助外力……此乃其二!”

“我与傅鹿二人多年未见,今日再见,这鹿道人可不再是当年那个血气任侠的少年道士了,此事如此重大,既入得我耳中,你说我若不答应,他会怎么做?哼,既然他敢说给你老爹我听,就有十成把握我不得不应,否则就算他不亲自动手灭口,我敢用项上人头担保,半旬之内,我朱炜交接大梁的风声便会传遍蜀地,到时候,依旧不过是家破人亡的下场!此乃其三!”

朱灿听得目瞪口呆,满嘴苦涩,数度张口欲辨,一肚子大道理却偏偏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此时他才知道,所谓知道历史发展又如何?个人的力量在这乱世的洪流中当真是不足为道,就好比明知眼前一条死路,眼睁睁的看着闯了进去却怎么也拐不出来,如今面对的,竟然是一个死局!

心道难道要老子学前世故事里那些狗屁不通的逆天主角,去辅助萧铣和李世民争天下么?可那些都是些非人类,读了十来年应试教育的死书,一个个便学文的就能背诵诗词歌赋、学理就能复制飞机大炮了,真他妈的活见鬼了,同样也算是那个世界至高学府“大学”深造出来的啊,为何老子便连个最基本的火药配方都背不出来?至于什么造镜子造玻璃更是有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人比人还真是气死人啊……至不济的,人家也有一身王八之气,随便抖抖就是小弟云集、美人环抱,闲下来无事搞搞什么制度改革、军事改革,自然而然便能富国强兵了。要不教育改革也行,教导教导这些“愚昧”的古人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大道理……同样的穿越,偏偏老子却还得为怎么保住身家性命费尽脑筋!想到这儿大是头痛,干脆走到矮几前跪坐下来,皱眉道:“那老爹你准备怎么做?”

“刚鹿道人说的中有一点没错,如今的确是极度难逢的时机!”朱炜沉吟道:“听说夏王窦建德亦是一世人杰,为人慷慨豪迈,河北群雄,莫不效死力。而洛阳天下坚城,王世充兵精粮足。此二人若能成依足之势,秦王虽然天纵英才,却也不见得能胜。而在蜀地,大梁国如今兵多将广,传闻萧铣陛下仁德宽厚,想来即使不能一统天下,割据江南也不是难事!”

说着又似乎想起来了什么,朱炜呵呵笑道:“赵郡王李孝恭虽然也通晓兵法,能征善战,但偏偏唐皇李渊真是糊涂了,派了个无名之辈都督夔州重镇,传闻近来数次被梁军打得大败,毫无寸进,前日才收到的消息,传唐皇下旨要将其处斩!如今梁军借势反攻,由宋王杨道生这等百战之将督军,来势汹汹,若我能为内应,在兵器粮草中做些手脚,待夔峡一破,梁军舟师溯江而上,成都便唾手可得!”

朱灿心道这事怎会如此简单?梁军攻入成都?历史上似乎没这么一回事吧……唐军攻入江陵还差不多!不过此事还得慢慢想办法,反正如今急也急不来。倒是老爹说的这个唐皇下旨处决的家伙,怎么颇有些耳熟的样子,似乎这事儿当初曾经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干脆抛开念头,顺口问道:“对了,老爹你刚才说那个无名庸才叫什么来着?”

朱炜虽奇怪他为何此时突然对这事感兴趣,不过也不以为意,一面随手将余下的茶汤分入茶盅,一面随意答道:“问这个干什么?这家伙叫李靖,听说是秦王幕下卫士出身,据说是武功极高,乃是秦王座下数一数二的高手,可惜领军打仗和武艺完全是两回事,想不到以秦王的眼光也有看人走眼的时候……呃,你这么吃惊干什么?”

李靖!

靠啊,朱灿目瞪口呆,一脸惊愕的样子。

老子说怎么似乎听说过似地,原来果然是大名鼎鼎的货色啊!这家伙武功高不高自己不知道,但要说用兵么,几乎横贯整个中国历史也是屈指可数的人物……对了,记得当年在个什么历史讲座上听过,这号称战无不胜的初唐第一名将,当年初次单独领兵的时候,在峡州一带也吃过梁军大亏,只是史上记载得比较隐晦罢了。当时自己还在感叹,想来绝大多数名将也不是生来就会打仗的,连这史上赫赫有名的“托塔李天王”也不例外,从纸上谈兵到用兵如神,任何名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实践下来的,看来还是“先驱”们说得好,实践出真知嘛!

不过李靖既已入蜀,想来萧铣的好日子的确不多了,这或许是他一生在军事上仅有吃瘪的时候,接下来几乎便是百战百胜,而这萧铣的大梁国,便是他成就一代军神威名的第一个刀下鬼。时不待我,看来还得抓紧时间想想怎么从这要命的漩涡内逃出来才是!

心头隐隐发苦,回首望去,窗外暮色低沉,已隐约到了掌灯时候了。收回乱七八糟的思绪,朱灿忽的没了精神,勉强苦笑了一声:“没什么,就觉得这名听起来满顺口的……对了,老爹你待会不是还要去赴那长孙什么什么的夜宴么,应该差不多该出门了吧?儿子中午没用东西,先回去了!”

也不待朱炜答应,爬起来懒懒散散的行了个礼,也不理一脸诧异的朱炜,转身愁眉不展的径直去了。

———————————————————————————————————————

一川按:关于李靖这段,呵呵,史书记载各异,大多意思莫过“不得寸进”四个字而已,小说需要,臆会罢了,较不得真!

另:上天啊,赐我一点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