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宋渔先生是在北京一个极具文化底蕴的地方。那日,我应朋友之邀到此地观摩书画笔会,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一个蒙太奇般的镜头蓦地迭入眼帘:只见不远处一个看上去年近花甲的书法家正悬腕操觚,奋笔疾书。在其不远处站着一个耄耋之龄的老者,一边定目观看一边赞赏地轻轻颔首。待书法家挥毫而就后,抑制不住渴求地问道:“请问,这幅墨宝多少钱能卖?”正在这幅4尺整纸书作上钤完朱印的书法家闻声扭头一看,见面前这位老者一副儒雅风度,脱口问道:“您喜欢?”老者颇有风度地一点头:“不错。”书法家又问:“您是喜欢我写的这首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还是喜欢我的书法?”老者又一点头:“应该说两者都喜欢。”“那就送给您!”书法家的话落地成坑。“不,萍水相逢,无端受人馈赠,不可,不可!”老者连连摆手,“嗨,伯牙得知钟子期死了,因失去知音断弦永世不再弹琴;今天您赏识我的书法,我们也成了知音,送给您区区一幅字还不应该?”中等身材的书法家黑红的脸膛上长须飘然,洪亮而急切的话语中显示出为人处世的豪爽与诚实。事后得知,这位老者退休前是我国一位颇有学识的资深职业外交官,而这位慨然赠送自己书法力作并与笔者当即相识而且因秉性相投后来交往甚密者,姓宋名渔,号煮书轩主和野鹤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