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人文史地传中华经典,读家训箴言--修身立志
2588000000029

28、食宜淡薄,于身有益

原文

朕每岁巡行临幸处,居人各进本地所产菜蔬,尝喜食之。高年人饮食宜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所以农夫身体强壮,至老犹健者,皆此故也。

——【清】康熙《庭训格言》

白话

我每年外出巡视,所到之处,当地人进献本地出产的瓜果蔬菜,我很喜欢吃。年纪大的人饮食应该清淡一些,经常吃些蔬菜,这样可以少生疾病,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农民身体强壮,到老仍健康无病,其原因就在于此。

家训史话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他所著《东坡养生集》中有很多宝贵的养生经验,苏轼在饮食方面,主张多吃蔬菜,少吃肉,常亲自开荒种地,栽培或采摘;他非常注意烹饪,如煮鱼做饭、煎茶等,提倡饮食清淡,谓“淡而有味”、“淡而轻身”是惜福延寿之道。

他的诗歌中明确记载的有两款羹。其中一款,苏东坡自名“山羹”,其实不如取名为“春笋齑粉荠菜羹”。有诗为证:“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齑例旧罂。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羹。”另一款,东坡先生命名为“东坡羹”,这款羹的主要材料为蔓菁和芦菔(萝卜)

苏东坡本人最得意的,当数晚年在海南儋州时发明的“玉糁羹”。这款羹到底有多美味?请看其诗: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南海金齑鲙,轻比东坡玉糁羹。前两句极写此羹色香味形之佳美,后两句以金齑玉鲙作比,进一步强调羹之美味。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上引诗作,题曰《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诗题道出了烹制的主要材料是山芋。

“东坡玉糁羹”的烹制方法,在另一篇文章《菜羹赋》中有较为具体的交代:“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醢酱而有自然之味。”“汤濛濛如松风,投糁豆而谐匀。覆陶瓯之穹崇,谢搅触之烦勤。屏醢酱之厚味,却椒桂之芳辛。水初耗而釜泣,火增壮而力均。滃嘈杂而糜溃,信净美而甘分。”说白了就是:在原先两款羹的基础上有所增减,加进了糁豆;不加醢酱之类调味品,不加花椒肉桂之类香料;清泉水,焖锅大火,煮至软烂。

古训今鉴

康熙告诫儿孙,多吃蔬菜对身体有益。口味力求清淡,方能保持健康的身体。从今天的营养学观点来看也依然是正确的,这也是他的经验之谈,康熙帝是历代帝王中少有的长寿。

苏东坡乐观豁达,在黄州时期猪肉价贱,他就发明了东坡肉,在海南期间,种的菜不生,煮野菜汤也是颇为美味。人生就该如此,不贪口腹之欲,才是养生的一大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