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男生同人学三国
3651700000001

第一回 天下大乱 英雄出山

一、天下大势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类历史发展之必然:个体不足以存活时,抱团取暖,大家皆得利,所以合;合后,利益大增,分利不均,必为争夺利益而分开;分开后无法存活,又会抱团取暖,循环往复)。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乃至分三国,就可证明此理。

分三国的缘由开始于桓、灵二帝(万错皆因贪,不患寡而患不均!找准自己的位置,守好自己的利益,足矣!不是自己的不要妄想,是自己的不容侵犯!凭实力争利益,无可厚非,但想独霸,便是与天下为敌)。

灵帝在位时,出现种种不祥(灾祸,治理便是!身正不怕影子斜,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心里坦荡,百邪不侵)。

议郎蔡邕直接向灵帝表明政治祸根所在,曹节得知,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边的人决定了你的品行、功绩,慎选身边人是对自己负责)。

在这种状况下,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法不责众,众人不法,必有缘由,从其根源治理,方是正途),盗贼蜂起。

二、贼势大起

张角得异人传授奇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稻梁谋。千百年来的智慧,均在书中凝练。无论何时,读书都是个好习惯)。

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穷苦之人,别不无所求,“活着”二字而已,吃饱、穿暖,足矣)。

张角借机势大,想要造反,结果事情提前暴露,角闻知事露(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胜负皆可受,凡事莫强求),星夜举兵。

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

何进奏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一面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儁,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

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邹靖计议,邹靖鉴于贼众兵寡,请求立即招兵(自知之明,很重要)。

刘焉随即出榜招募义兵。

三、三英聚义

刘备不甚好读书(读书不是增长学识的唯一途径),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备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传言:刘备之所以能在各军阀面前说上话并不是所谓的“皇叔”身份而是因为其是卢植的学生,众人给卢植的面子。),与公孙瓒等为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游学,增长学识的捷径也)。

刘备见了招兵榜文,慨然长叹(有感而发,召集同道者的信号)。

张飞问长叹之故,刘备告知飞其是汉室宗亲(人的名,树的影,自重者,方可赢得他人尊重)。

张飞与备志向相投,愿意出家产助备招兵(名利双收,人生赢家!志同道合者,鼎力相助,功可成也)。

关羽也来投军,遇见刘备,刘备遂以己志告之(求同存异,和平进取之根本)。

关羽与刘备来到张飞家中,张飞在其桃园与刘备、关羽举行结拜仪式(仪式,以示事重,昭告天下之意)。

结拜后招募勇士,来日收拾军器,但恨无马匹可乘。

有两个客人,赶一群马,投庄上来,三人出庄迎接。

二客乃中山大商每年往北贩马,近因寇发而回。

刘备请二人到庄,置酒管待诉说欲讨贼安民之意(说服金主,重在得金主之心)。

二人大喜,赠予马匹,并出钱资助刘备等人。

四、英雄初建功

刘备等人准备妥当后,来见刘焉,刘备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刘备为侄(亲戚关系乃人脉重要来源之一)。

不数日,黄巾贼将程远志统兵五万来犯涿郡。

刘焉令邹靖引刘备等三人,统兵五百,前去破敌(狭路相逢勇者胜,勇气是成功者必备要素之一)。

刘备等欣然领军前进,两军相遇,张飞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处,刺中邓茂心窝,翻身落马(建功立业之时,奋勇向前即可)。

程远志见折了邓茂,拍马舞刀,直取张飞。

云长舞动大刀,纵马飞迎(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关羽将其斩杀。

众贼见程远志被斩,皆倒戈而走(树倒猢狲散,人性使然)。

刘备挥军追赶(集体行动,众人发力),大胜而归。

刘焉亲自迎接(领导亲身而为,重视之意,显露无疑),赏劳军士。

青州太守龚景向刘焉救援,刘备主动请命前去救援。

刘焉令邹靖将兵五千,同刘备、关、张,投青州来,贼众见救军至,分兵混战。

刘备兵寡不胜,退三十里下寨。

备认为敌众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胜(出奇制胜,以智补力之不足也)。

关公引一千军伏山左,张飞引一千军伏山右,鸣金为号,齐出接应(左右夹击,埋伏战之最简战法)。

刘备等人诈败引贼众进入埋伏后,调转马头,三路夹攻,贼众大溃(多路齐攻,胜算更加几分)。

太守龚景率民兵出城助战,遂解青州之围,龚景犒军毕,邹靖欲回。

刘备得知:中郎将卢植与贼首张角战于广宗,欲往助之(不忘恩情,患难与共)。

邹靖引军自回,刘备与关、张引本部五百人投广宗来,至卢植军中,具道来意(名正则言顺,意明则事简)。

卢植大喜,留在帐前听调。

卢植想与皇甫嵩、朱儁联手共同对敌,便令刘备等人前去联络,又为刘备等人增加一千官军(来而不往非礼也,相助之人,理应厚待)。

皇甫嵩与朱儁根据:贼依草结营,用火攻之(计谋实施,因地制宜,方见成效),大败贼军。

五、曹操小介

曹操从小聪慧,因其叔对其管教严格,曹操装病骗其叔,其叔将曹操病了的事告诉曹操父亲,自此其叔再说曹操过错,其父便不信了(诚实守信,做人根本,不可失之)。

曹操听说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名誉、地位,贵在其影响力)。

曹操向其问询,劭言: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一生之写照,未为不可!)。

操闻言大喜(?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曹操官运亨通,初为洛阳北部尉时因执法严明,威名颇震(公平、公正、公开,执法之法宝也)。

因黄巾起,拜为骑都尉,引马步军五千,前来颍川助战。

曹操拦住贼人,斩首万余级,夺得旗幡、金鼓、马匹极多。

张梁、张宝死战得脱,操见过皇甫嵩、朱儁(礼多人不怪,礼节,为表示对对方的尊重),随即引兵追袭张梁、张宝去了(实干,一切进取的资本)。

六、英雄无人识

刘备等来到颍川时,贼人已败散。

刘备见皇甫嵩、朱儁,具道卢植之意(功成与否,心意不可废),皇甫嵩告知刘备,贼人可能攻打广宗。

刘备带人复回,在途中遇到卢植被押囚车中。

黄门左丰向卢植索贿(对待小人,敬而远之),卢植没给,被其诬告陷害,现在广宗处由董卓镇守。

关羽建议回刘焉处(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可钻牛角尖),刘备应允。

回刘焉处的途中,刘备等人救下董卓,董卓因备等无官职,看不起刘备等(忘恩无义之辈,能除之则除;不能除之则远离)。

张飞要提刀入帐杀董卓,预知董卓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